高考前最后一次班会课.ppt

  1. 1、本文档共3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肌肉放松法具体操作首先,寻找一处安静的场所,脱帽、摘下手表、放松皮带等触觉刺激因素,减少干扰。两眼微闭。其次,通过言语(自我)暗示做从脚到头的放松训练,即使脚趾、踝部、小腿、大腿、臀部、腹部、胸部、胳膊、脖子及头面部(额、眼、唇、腭、舌、咽喉肌)的肌肉群逐步的紧张、保持、放松交替进行。-般紧张即肌肉收缩后保持10秒,逐步放松20秒后,再进行一次。提示:这种放松完全是自我控制的,可以随时中止或继续下去。第8页,共3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典型问题二:

考前学业懈怠不想学习

第9页,共3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问题表现与评估懈怠行为是人们为了缓解心理压力而采取的一种自我保护措施,懈怠时间的长短和程度轻重,恰好反映出一个人承受心理压力能力的强弱。能力强的人会在暂短的懈怠之后及时调整自己重新进入振奋的状态,而承受心理压力能力弱的人,则要依赖于外力摆脱懈怠状态,靠外在的激励和监控力度才能坚持进行难度大的学习。第10页,共3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懈怠的主要原因1,考前高强度的学习带来的身心疲惫。2,学习上遇到了较大的困难挫折,感觉难以克服。3,“心理饱和”现象。做事效率下降,韧性、耐力减弱。一些优秀考生说:“不是烦躁,也不是没信心,就是复习不进去了。”一些成绩较低的同学说:“我就这样了,靠这十几天的复习也不会提高,没必要怎么复习了。”一些成绩中等的学生说:“该看的都看了,做了也考不到,太熟悉,没有新鲜感。”这正是“心理饱和”现象的典型反映。第11页,共3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懈怠的应对策略学生应对:?1,适当减少复习时间,增加放松、锻炼、散步时间,不打疲劳战。2,积极暗示与自我激励。豁达、从容,坚信复习什么都会有收获,皇天不负苦心人。3,变换复习形式。重新制订目标,例如:比目前提高20分,然后积极寻找,这20分我可以从哪些学科得到。把复习过程变得有趣些,例如,做数学题时想象自己是秃头的数学老师在演示;背诵时与同桌合作,想象自己在进行有奖竞答游戏。??第12页,共3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典型问题三:

考前情绪烦躁行为浮躁

第13页,共3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问题表现与评估典型案例:H,女,高三学生,独生子女,性格偏内向,在家与父母沟通较少,父母对H成绩要求较高;在学校人际关系一般,学习成绩中等偏下。自述:最近一个月内心情烦躁,有焦虑倾向,整个人浮躁不安,想认真复习但总是静下心来,或者偶尔静心十几分钟又开始烦躁不安、走神遐想甚至干脆放弃复习开始聊天或睡觉。第14页,共3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烦躁的应对策略学生应对:1,接受烦躁情绪,转移注意力。2,在现阶段考生关键需要调整心态而不是学新知识,如果因为一些学习问题而一味地怨天尤人、怪罪自己、怪罪他人、怪罪过去,不仅无法帮助你解决问题,反而会更加导致不良心态。倒不如静下心来,端正思想、集中精力,以“学在当下”的态度,来耐心地对待那些学习问题。3,每个人在心烦的时候,都会有一些不良感受。烦躁是正常而普遍的,当你意识到你处于烦躁情绪中时,建议你用各种途径宣泄掉它。第15页,共3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烦躁的应对策略学生应对:4,建议大家在烦恼时可以采取微笑疗法。当你心情烦躁的时候,找一面镜子,看着镜子里的自己,也许你会发现自己眉头紧锁,表情僵硬。那么,就让我们先调整一下,活动一下脖子,看着自己在镜子中的眼睛深处,把一些负面的东西逐一放掉。做几次深呼吸,抿抿嘴唇,放松和舒缓情绪,然后慢慢让面部毫无表情,实际上这是一种情绪清零的工作。然后,想象一副美好的场景,如荷塘中美丽的荷花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接着,在不露齿的前提下,让嘴角微微上翘,做出一个微笑的感觉来。然后,慢慢让嘴巴张开,露出2颗牙,微笑;露出4颗牙,微笑;露出6颗牙,微笑!也许,这时,你会发现自己已经不再烦恼了。第16页,共3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浮躁的应对策略学生应对1,大部分考生在这个特定的时间内出现浮躁的现象是非常正常的。因为,离高考越近学生越看到自己的很多不足,离自己的期望目标越远,或者尽管很努力,成绩仍然没有起色,着急但不知所措。自然会出现心理浮躁的现象。2,活动:请学生回答“一分钟可以完成什么事?”现在离高考还有无数个1分钟,可以解决很多具体问题。引导学生分析自己学习问题所在,明确这个阶段能够做的事情和做事情的具体方法。

文档评论(0)

xiaoyao202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