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尔登湖》读后感.docx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瓦尔登湖》读后感

读这本书时,正是我学习最紧张的一段时间,每天都在办公室里学到昏天黑地、头晕脑涨时才回家,回家后做做饭说说话,但有时还会说到学习的事,可到了晚上入睡前,一抱着这本书开始读时,我便忘了白日的学习的事了,宛然穿越了,肃静了,和作者一样走近自然了。这就是阅读的奇妙,这就是这本书的魅力。

断断续续、细细密密读了一个月,我这才读完这本书。读时很享受,合上书很空白。因为作者的思想太深奥了,太哲学了,太隐喻了,而我又太浅薄了,其实真正读懂的部份真的很少。

书的前面有一个何怀宏的代序《梭罗和他的湖》写得真好啊,读书之前读了二遍,读完之后又读了一遍,看了他的读后感,我自惭形秽哪还有脸说我也在写读后感啊,我写的真的只是日记、小学生作文啊。

可是,我仍是要写的,呵呵,因为别人写得再好是别人的,我写的是我的感受。不能因为别人的完美,成为否定自己存在的理由。我是活人,我也阅读了,我也感受了,我也敢说出来写出来。在生命的意义上,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在表达的意义上,我们的读后感也是平等的,不是吗?只是水平高低的区别而已。

说说这本书吧,正好大刀友也在读。跟他交流过一点儿,但不少感受感慨都是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的,在蓦地提及总体感受时,一时语塞,只能说“是本好书。”呵呵呵。

在读何怀宏的代序时,他说“它是一本寂寞的书,在它成为一部世界名著之后,它仍然是寂寞的,它的读者虽然比较固定,但始终不会不少。而这些读者大概也是心底深处寂寞的人,而就连这些寂寞的人大概也惟独在寂寞的时候才悟出深味。”----------是的,我买回这本书大约有半年了,向来没有心理准备去读它,我不知道自己是否能读得进去,是否能静下心来听作者讲那些细小的大自然的秘密。所以一放再放。直到我需要这本书,来平抚来后扯我紧张激进要强的那颗上进的学习的心时,我才拿起了它来读了。

直至学习完毕,书也阅读完毕之时,我自认为我阅读它的时机,正是时候。我暂时不需要读第二遍了。再读时一定是我需要它的时候,就像何怀宏的句子里所说,应该在我最寂寞的时候吧。

“瓦尔登湖”在现在诸多的文字作品中浮现,都是指“心灵故乡”的代名词。如何怀宏所说“我们每一个都可能有一块真正属于自己的地方,是我们心灵的故乡,精神的家园,它给我们活力,给我们灵感,给我们安宁。”那末我的“瓦尔登湖”在哪里?我想一处是“家”一处是“网络”吧。我在异乡的风景区,无论多么惊艳,都会感到轻浮其上,不能融入其中,再纯净的画面也不能让我感动或者诚俯,我总觉得我是过客,下一秒就会离开。而在家里,角角落落我总能找出乐趣,总能找到灵感,给我的拍写生活寻觅到新的亮点。无论在拖地还是在晒太阳,我的脑子都在不停地思量,不是机械地执行别人的意志。另一处是网络,网络是虚幻纷杂花哨的,也正是因为如此,我大隐于市小隐于网,因为面对的是流水似地过客,所以我更率真,真性情的表露着自己的内心,反正不会有人驻足凝视我,反正我展现的只是片断的我,所以我没有恐怖没有害羞,真实地陈述自己,记录自

己。嗯,“JOY的空间站”是我的瓦尔登湖。其他长驻或者短驻的站点,也是我的常去的湖,就像梭罗的白湖。

在阅读之初时,十分惊奇生活在一个有电报有火车的时代,在那块新大陆上人人都在创业都在激进的时代,惟有他,梭罗,能干脆果决地放下一切离群索居,什么都不管什么都不要地独自在湖边缩衣节食地过着土著人普通的原始生活。世人都在说“放下”啊,可真正像他一样能放下的有几个呀。他很享受那种动物般亲近自然的,哲人般只需思量不需要交流的生活。他在那里很少读书,也不是故意去体验得出什么结论,他就那末呆着,看着,简单地劳作着。然后对自己的生活做一个简单而真诚的描述。而他是博学而会深入思量的人,所以他最终写成的这本书,被后世人所赞扬、所理解、赋予了深刻的时代的意识流方面的意义。

书中那些对湖的描写,对森林里一切动植物的描写,我是能读懂的,也能在一百六十年后的此时倍感欣喜,并与作者一起微笑。但到他的内心思量,特别是最后《结束语》一部份我几乎是只识字不知所云了。那末,就让我品味、分享我能读懂的部份吧,希翼读我读后感的人,也能从我摘抄的这些句子里感悟到你自己的感悟。

能从一个圆心画出多少条半径来,就有多少种生活之道。----------------我们不是在重复父辈的生活,也不是在经历邻居早几年的生活,我们在循着自己的轨迹在生活,不要憧憬别人的日子,他们的生活未必就比你的好。

当农人拥有了自己的房子,他不见得因此而更富,反而会是更穷了,是房子拥有了他。-------为物所困,当我们拥有了大房子,

文档评论(0)

代写材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