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第四单元第10课短新闻两篇课件(68张).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第四单元第10课短新闻两篇课件(68张).ppt

  1. 1、本文档共6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内容概括;内容概括;学法指津;9短新闻两篇;七子之歌——香港

闻一多

我好比凤阙阶前守夜的黄豹,

母亲呀,我身份虽微,地位险要。

如今狞恶的海狮扑在我身上,

啖着我的骨肉,咽着我的脂膏;

母亲呀,我哭泣号啕,呼你不应。

母亲呀,快让我躲入你的怀抱!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作者介绍;作者;《别了,“不列颠尼亚”》

19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英国两次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和《北京条约》。在这两个条约中,香港和九龙被迫割让给英国。1898年,英国又通过《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行租借“新界”99年,从而侵占了整个香港地区。历经150年的沧桑曲折,中国人民终于迎来了香港回归这一天。;

1997年7月1日,这是一个对中华民族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日子,这一天,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离开了祖国一个半世纪的香港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四位新华记者作为历史的见证人,真实、准确地记录下了这难忘的时刻,写下了这篇佳作。;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奥斯维辛集中营是纳粹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修建的1000多座集中营中最大的一座,面积达40万平方千米。由于有数百万人在这里被德国法西斯杀害,它又被称为“死亡工厂”。该集中营距波兰首都华沙300多千米,是波兰南部奥斯维辛市附近40多座集中营的总称。1947年7月2日,奥斯维辛集中营旧址被辟为殉难者纪念馆。;

197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以警示世界“要和平,不要战争”。为了见证这段历史,每年有数十万名来自世界各国的各界人士前往奥斯维辛集中营遗址参观,凭吊那些被德国纳粹分子迫害致死的无辜者。本文便是作者目睹了波兰奥斯维辛集中营后有感而写的一篇新闻。;新闻和消息;消

息;;;;3.词语辨析

(1)注视·凝视

两者都有“集中注意力仔细看”的意思。

“注视”着重指注意力和精神集中地看,也指从侧面或暗中注意观察。对象除了人或具体的东西之外,还可以是抽象的、变动的事物。

“凝视”着重指带着某种神情,长时间聚精会神地看某一点,对象是人或具体的相对静止的东西。;词语;(2)心智·???志

两者从构成词语的语素来看,读音相同,词性一致,用法上也十分接近,要注意其细微区别。

心智:表示思考能力、智慧,也表示心理、性情。

心志:表示意志品格。;

4.熟语运用

(1)引人注目:格外令人注意。

(2)毛骨悚然:汗毛竖起,脊梁骨发冷。形容十分恐惧。

(3)目瞪口呆:形容因吃惊或害怕而发愣的样子。

(4)不可思议:原有神秘奥妙的意思。现多指无法想象,难以理解。

(5)不寒而栗:不冷而发抖。形容非常恐惧。

;细读文本,理清这两则消息的写作思路,分析它们的结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1)《别了,“不列颠尼亚”》

;(2)《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1.结构图示;

2.主旨归纳

《别了,“不列颠尼亚”》

本文在众多关于香港回归的报道中显得别出心裁,作者没有写交接仪式现场多么庄严,也没有写欢庆回归的人们多么激动,而是选择了英国撤离这样一个角度,并且把末代港督乘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撤离香港这一事件放在一个历史的背景中,更加突出了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

;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奥斯维辛集中营是纳粹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建立的最大的集中营,被称为二战期间纳粹德国最大的“杀人工厂”。作者把自己和其他参观者在奥斯维辛访问时的感受当作文章的主要内容来写,用自己实实在在的感受来感染读者,使他们有身临其境之感,感到震撼与窒息。;1.《别了,“不列颠尼亚”》一文中,现实的场景和背景材料是如何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应考点】鉴赏文本结构

【提示】结合背景和场景材料作答。

;

【答案】现实的场景是文章的主要内容,是文章的纲,每一则背景材料的引入都对应一个现实的场景,依靠一些关键词衔接在一起,比如提到彭定康离开港督府,就引入了一些关于港督府历史的背景材料;而降旗的仪式,则让人联想起156年前英国殖民者踏上香港的首次升旗。自然的衔接,使得这些背景材料看上去并不是杂乱无章的,它们靠现实的场景串在一起,与之融为一体。另外,背景材料的引入也使现实的场景有历史的纵深感,让人更加体会出仪式本身的现实内涵。

;

2.《别了,“不列颠尼亚”》主体部分是按照什么顺序展开描写的?这部分写了几个重要场景?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应考点】鉴赏文本表达技巧,鉴赏文本结构

【提示】结合文本内容作答。;【答案】文章按时间顺序写了五个??

文档评论(0)

光芒万丈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北京市中小学高级教师,平面设计一级设计师,擅长制作各类精美课件。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