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要公孙大娘浑脱舞.docx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何必要公孙大娘浑脱舞

内容提要:“浑脱”一语源于北方民族,本意是完整的剥离,引申为中空、囊袋之意,因而有了浑脱帽之称谓。在乐舞表演中,浑脱多指帽子,浑脱舞即是一种戴着浑脱帽的舞蹈。与浑脱舞相关的有浑脱曲、苏摩遮、剑器舞。《醉浑脱》曲是教坊大曲,可能是浑脱舞的配曲。《苏摩遮》是泼寒胡戏表演中的乐曲,与浑脱舞无关。剑器入浑脱之后,形成了犯调《剑器浑脱》,配合此调的舞蹈一般是剑器舞,著名的公孙大娘舞剑器即此。

关键词:浑脱醉浑脱苏摩遮剑器舞

唐中宗时期,君臣聚宴之事经常,《旧唐书?郭山悸传》载:“时中宗数引近臣及修文学士,与之宴集,尝令各效伎艺,以为笑乐。工部尚书张锡为《谈容娘舞》,将作大匠宗晋卿舞《浑脱》,左卫将军张洽舞《黄獐》,左金吾卫将军杜元琰诵《婆罗门咒》,给事中李行言唱《驾车西河》,中书舍人卢藏用效道士上章。”此段记载中提到了《谈容娘舞》、《浑脱》、《黄獐》三种舞蹈。在三位近臣表演的舞蹈中,独宗晋卿表演的

《浑脱舞》在乐舞文献中未有详载。

“浑脱”之含义

何为“浑脱”?“浑脱”一词最早见于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炙法第八十捣炙法,此部分内容介绍了莱肴烹饪中的“炙”的方法,简单说来就是将肉卷在竹筒之上,用火烤,在烤的过程中往肉上涂抹蛋清、蛋黄等,“既熟,浑脱,去两头,六寸断之。”肉熟了之后,把竹筒上的肉整个地剥下来,这里的“浑脱”是指完整地剥离脱掉,进一步引申为中空、囊袋之意。“浑脱”多以蒙古语解之,也有学者考证此语源于古代突厥语,不论是哪种语言,基本上可以确定“浑脱”一语出自于北方民族。北人所谓浑脱究竟何意,明叶子奇《草木子?杂俎篇》一书有解日:“北人杀小牛,自脊上开一孔,逐旋取去内头骨肉,外皮皆完。揉软用以盛乳酪酒湮,谓之浑脱。”即将动物的皮完整剥下来后,形成的中空的囊袋之类。

《草木子》的解释应该与浑脱本意最为接近,北方民族逐草而居,在空旷辽阔的草原上,缺少制作器皿的原料和工具,因此,他们将生活中最常见的动物的皮囊做成器皿使用,这是顺理成章的。明张瀚《松窗梦语》叙述元代蒙古族崛起的历史时云:其地不产五谷,惟牧驼马牛羊,食其肉,衣其皮,取其血乳置浑脱中酿之月余,名打酪酥。

浑脱作为蒙古族使用的器具,用来装置动物的血乳酿制“打酪酥”,“打酪酥”应该是现今蒙古族仍在饮用的奶酒之类。

初唐之长孙无忌经常戴的一种帽子,称为“浑脱帽”,唐张篱《朝野佥载》云:“赵公长孙无忌以乌羊毛为浑脱毡帽,天下慕之,其帽为‘赵公浑脱’。”长孙无忌的帽子是浑脱毡帽,与《齐民要术》中浑脱之意相联系,“赵公浑脱”应该是用黑色羊毛织成的、像囊袋一样的帽子。长孙无忌戴浑脱帽而让“天下慕之”,缘于这种样式的帽子与众不同,唐刘肃《大唐新语?厘革》记载了唐代官员戴的帽子:隋代帝王贵臣,多服黄纹绫袍、乌纱帽、九环带、乌皮六合靴。百官常服,同于走庶,皆着黄袍及衫,出入殿省。后乌纱帽渐废,贵贱通用折上巾以代冠,用靴以代履。折上巾,戎冠也;靴,胡履也:成便于军旅。昔袁绍与魏武帝战于官渡,军败,复巾渡河,递相仿效,因以成俗。初用全幅皂向后幞发,谓之幞头。周武帝才为四脚;武德以来,始加巾子。至贞观八年,太宗初服翼善冠,赐贵臣进德冠,因谓侍臣日:“幞头起自周武帝,盖取便于军容。今四海无虞,当息武事。此冠颇采古法,兼更类幞头,乃宜常服,可取服。”裤褶通用,此冠亦寻废矣。

此段文字介绍了由隋到唐朝廷内官员们所戴帽子的变化,隋朝官员戴乌纱帽,后改为折上巾。唐太宗“初服翼善冠”,就是乌纱折上巾,当时人多戴幞头,太宗下令禁幞戴冠,但人们已习惯了幞头,因而太宗下令必须要戴的翼善冠,“亦寻废矣”。《大唐新语》称“折上巾,戎冠也”,并不准确,周武帝虽改造了折上巾,但折上巾并非北周官员通常所戴,《隋书?礼仪志》有载:案宋、齐之间,天子宴私,著白高帽,士庶以乌,其制不定。或有卷荷,或有下裙,或有纱高屋,或有乌纱长耳。后周之时,成著突骑帽,如今胡帽,垂裙覆带,盖索发之遗象也。又文帝项有瘤疾,不欲人见,每常著焉。相魏之时,著而谒帝,故后周一代,将为雅服,小朝公宴,成许戴之。开皇初,高祖常著乌纱帽,自朝贵已下,至于冗吏,通著入朝。

后周朝廷官员戴的是“突骑帽”,“索发”乃编辫之意,这种帽子的特点是“垂裙覆带”,两侧直至脑后垂下,和他们的梳发编辫之貌相似。因此,总结唐前朝廷官员冠冕之变化如下:南朝官员戴“白高帽”,北朝之北周戴“突骑帽”,隋朝戴“乌纱帽”,唐初亦是“乌纱帽”,后被幞头代替。

长孙无忌本是鲜卑拓跋氏的后裔,他的穿戴打扮经常与汉族有异,还因此被他人嘲戏,《大唐新语?谐谑》载:长孙无忌先嘲殴阳询曰:“耸膊成山字,埋肩不出头。谁家麟阁上,画此一猕猴?”询应声答曰:“索

文档评论(0)

fengbaozhe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