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质量联合检测评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安徽省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质量联合检测评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24安徽省高三质量联合检测试题

语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晚清至五四时期的文化潮汐隐含了古典社会与现代性之间的激烈冲突。一系列观念的剧烈震荡造就初具规模的现代文化,包括现代“文学”概念的建构与完成。先秦至晚清,尽管诗、词、文、赋、传奇、小说、杂剧陆续登场,但是,概括性的总称迟迟未曾出现——古代汉语的“文学”一词泛指各种博杂的人文知识,而不是描述某个独立的学科。置身于哲学、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学、新闻学以及各种自然科学,“文学”的诞生来自复杂的理论运作,现代知识的重组、教育体系的改变与新型传媒体系的崛起构成不可或缺的文化条件。作为现代“文学”的重要特征,叙事文类进入文化舞台中心与白话文运动的兴起均是影响深远的重大事件。无论是现代“文学”概念的确立还是文学形式的转型,这种状况不仅呼应了美学意识的急剧裂变,同时为未来的美学意识敞开广阔的空间。

如果说,儒、释、道的各种观念曾经在中国古典美学意识之中留下不可磨灭的烙印,那么,如同许多人指出的那样,启蒙与革命促成了现代“文学”美学意识的重大转折。从梁启超对于小说寄予的厚望,陈独秀、胡适发起的“文学革命”,鲁迅“铁屋子”里的“呐喊”到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提出的一系列革命文学主张,人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迥异于中国古典文学的美学意识愈来愈强大。超然客公众号

古典美学意识对于审美愉悦的关注完整地承传至五四新文学。不论是孔子的“兴、观、群、怨”之说、《毛诗序》的“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还是梁启超阐述小说与“群治”关系时提出的“熏”“浸”“刺”“提”,中国古代思想家曾经从不同的维度描述审美愉悦的意义。显然,五四新文学接受并且重新阐释了这些论断——周作人在《中国新文学的源流》之中表示:“文学是用美妙的形式,将作者独特的思想和感情表达出来,使看的人能因而得到愉快的一种东西。”美学意识之所以异于严谨的理性思辨,文学之所以异于哲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另一些学科,审美愉悦以及带动的心理能量是一个不可替代的标志。因此,古典美学意识的另一个特征是,强调和引申审美愉悦包含的观念寓意,告诫人们不要迷惑于炫目的美学光芒从而遗忘了真正的内涵???

由于经世致用的强大传统,“为艺术而艺术”的主张并未追随现代“文学”概念的建立而大面积流行。封建帝国衰朽不堪,内忧外患带来普遍的焦虑,救亡图存是众多志士仁人共同关注的主题,这时,“为艺术而艺术”往往被视为奢侈而无聊的文化游戏,甚至是逃避现实的可耻之举。相反,从“文以载道”到批判现实主义,种种“为人生”的文学观念被编织为完整的理论谱系,理论谱系的内在逻辑跨越了美学意识的转折制造的古典与现代之间的鸿沟。

经世致用的强大传统同时对娱乐作品的快感形成强烈的排斥。尽管娱乐构成了古代文学的一个主要主题,尽管这个主题是现今大众文化与市场消费相互合作的基础,但是,古今的思想家几乎从未表示肯定。古代思想家的非议往往是,娱乐作品无助于修身立志,陶冶人格,相反,娱乐的轻佻风格可能腐蚀深邃的心智,消遣的诱惑不啻于玩物丧志。现代思想家对于娱乐作品的批评显示出更为开阔的视域。一种观点认为,许多娱乐作品歪曲了历史真相,那些欺骗性的情节犹如消磨革命斗志的美学麻醉剂;另一些思想家——例如法兰克福学派——对于娱乐作品与市场消费的大规模合作深为不满。他们看来,由于资本的操纵,市场体系与美学、个性、激情乃至解放的理想格格不入。所以在五四新文学运动之后,无论来自启蒙阵营还是来自革命阵营,娱乐作品始终代表了美学意识之中的低级趣味。

经世致用的观念通常表明,文学不仅提供正确的世界认知,改变一个人的理想信念,同时,审美愉悦带来的内心激情可能带动一个人投身革命。这构成改造世界的前提。从投身什么、坚信什么到蔑视什么、拒绝什么,美学意识具有撼动个人命运的作用。换言之,文学、世界、读者三者共同镶嵌于一个互动结构。然而,轻型文化撤出了这个结构。高考关隘成为年轻一代的主攻目标,娱乐作品成为精神调剂的首选。很大程度上,这被视为文学的首要功能。如果说,那些纳入课程体系的经典文学不再提供审美愉悦而成为枯燥的考试科目,沉重的哲学内涵或者费解的象征寓意毋宁是令人厌倦的训诫和反复背诵的文字,那么,娱乐作品负责快乐的一刻:惊险、曲折,爆笑、感官刺激。当然,许多人对于娱乐作品的精神依赖并未随着高考关隘的远去而消逝。相反,生活分割为工作与业余两大部分的时候,娱乐作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80****975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十年深耕,专业只为中高考语文阅读与写作!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