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新高考语文备考之文言文阅读预测18:必定两个材料,加大阅读理解难度.docx

2024年新高考语文备考之文言文阅读预测18:必定两个材料,加大阅读理解难度.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凡治国之道,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奚以知其然也?民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则易治也。民贫则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则敢凌上犯禁,凌上犯禁则难治也。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昔者,七十九代之君,法制不一,号令不同,然俱王天下者,何也?必国富而粟多也。夫富国多粟生于农,故先王贵之。凡为国之急者,必先禁末作文巧①,末作文巧禁则民无所游食,民无所游食则必农。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是以先王知众民、强兵、广地、富国之必生于粟也,故禁末作,止奇巧,而利农事。今为末作奇巧者,一日作而五日食。农夫终岁之作,不足以自食也。然则民舍本事而事末作。舍本事而事末作,则田荒而国贫矣。

(节选自《管子·治国》)

材料二:

徭役多则民苦,民苦则权势起,权势起则复除②重,复除重则贵人富。苦民以富贵人,起势以藉人臣,非天下长利也。故曰:徭役少则民安,民安则下无重权,下无重权则权势灭,权势灭则德在上矣。今夫水之胜火亦明矣,然而釜灊③间之,水煎沸竭尽其上,而火得炽盛焚其下,水失其所以胜者矣。今夫治之禁奸又明于此,然法守之臣为釜鬵之行,则法独明于胸中,而已失其所以禁奸者矣。上古之传言,《春秋》所记,犯法为逆以成大奸者,未尝不从尊贵之臣也。然而法令之所以备,刑罚之所以诛,常于卑贱,是以其民绝望,无所告诉。大臣比周蔽上为一阴相善而阳相恶以示无私,相为耳目,以候主隙,人主掩蔽,无道得闻,有主名而无实,臣专法而行之,周天子是也。偏借其权势,则上下易位矣,此言人臣之不可借权势。

(节选自《韩非子·备内》)

【注】①末作文巧:奢侈性的工商业和奢侈品的制造。②复除:免除徭役和赋税。③釜篙:古代炊具。

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大臣比A周B蔽C上D为一E阴相善F而阳相恶G以示H无私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凡治国之道”的“治”与《谏逐客书》中“举地千里,至今治强”的“治”含义相同。

B.“民无所游食则必农”的“农”与《过秦论》中“囊括四海之意”的“囊”用法不同。

C.《春秋》是中国古代儒家典籍之一,即《师说》中“六艺经传皆通习之”的“六艺”之一。

D.“人主掩蔽”的“掩蔽”与《陈情表》中“而刘夙婴疾病”中的“婴”体现的句式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百姓富有则安乡重家、敬上畏罪;百姓贫穷则不安于乡居、轻视家园、对抗君上而违犯禁令,可见“富民”十分重要。

B.国富粮多来源于农业,所以先代圣王都是重视农业的。如果百姓放弃农业,那土地也就荒芜了,进而国家也就贫穷了。

C.徭役多,不仅让百姓困苦,还会让臣下势力发展起来,大臣权势强大,定会心生逆之念,这不符合国家的长远利益。

D.违犯法律、大逆不道的人,大都是尊贵大臣,可是法律防备的、刑罚要惩办的,常都是卑贱之人,这让百姓感到绝望。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俱王天下者,何也?必国富而粟多也。

(2)水煎沸竭尽其上,而火得炽盛焚其下,水失其所以胜者矣。

14.两则材料都提到“安民”,请简要概括“安民”的具体方法和通过“安民”要达到的目的。

【答案】10.BEG11.A12.C

13.(1)然而都能称王于天下(统一天下),为什么呢?一定是国富而粮多(的缘故)。

(2)水在上面沸腾以致烧干,而火在下面却能够烧得非常旺盛,这是因为水失去了用来灭火的条件。

14.(1)第一则材料通过禁止“奢侈性的工商业和奢侈品的制造”来实现“安民”,通过“安民”达到“多粟、强兵、广地、富国”的目的。(2)材料二通过“轻徭”来“安民”,最终达到强化君主权势、抑制权贵的目的。

【解析】

【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大臣勾结,串通一气蒙骗君主,暗地里互相要好,表面上相互憎恶,以便表示没有私情。

“大臣”作主语,“比周”作谓语,形成主谓句,故应在B处断开;

“蔽上为一”承前省略主语“大臣”,与“大臣比周”为两件事情,故E处断开;

“而”表并列,连接“阴相善”和“阳相恶”前后两种行为,故G处断开;“无私”为“示”的宾语,H处不断。

故选BEG。

【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

A.错误。“治”,治理;治理得好。句意:凡是治理国家的方法。/攻占土地千里,国家至今安定强盛。

B.正确。“农”,名词作动词,务农;“囊”,名词作状语,像囊一样。句意:百姓无法游荡求食,就只好从事农业。/用行囊将天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80****975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十年深耕,专业只为中高考语文阅读与写作!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