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西周时期书法-金文(下).ppt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司母戊大方鼎是中国商代晚期最重的青铜器,1939年在河南安阳出土。因腹内壁铸有“司母戊”三字而得名。亦有人释作“后母戊”。司母戊鼎是前已发现的中国古代形体最大和最重的青铜器,在世界上也是仅见的,反映出商代青铜冶铸业具有极高水平。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大孟鼎大盂鼎,高101.9厘米,口径77.8厘米。圆形,立耳,深腹,三柱足,颈及足上部饰兽面纹。为康王时贵族盂所作的祭器。传为清代道光初年于陕西岐山礼村出土。大盂鼎又称盂鼎,之所以冠以大是为了区别于小盂鼎。这两个鼎同出,但小盂鼎原器已失,仅存铭文拓本。大克鼎大克鼎为西周孝王时期器物。铭文内容主要叙述克依凭先祖功绩,受到周王的策命和大量土地、奴隶的赏赐,是研究西周经济制度的重要史料。散氏盘被誉为“晚清四大国宝”的西周青铜器文物珍品——大盂鼎、毛公鼎、虢季子白盘、散氏盘,曾轰动一时。而这块散氏盘,因铭文中有“散氏”字样而得名。有人认为作器者为夨,又称作夨人盘。毛公鼎毛公鼎,现存台北故宫博物院,是金文的经典名作。传清道光末年于陕西岐山出土。高53.8厘米,口径47.9厘米。圆形,二立耳,深腹外鼓,三蹄足,造型端庄稳重。颈部饰重环纹及弦纹各一道,简朴庄毛公鼎严。腹内铸有铭文32行、499字,毛公鼎因作者毛公而得名,是现存青铜器铭文中较长的一篇。春秋战国时期书法春秋战国之际,政治上诸侯争霸,学术上百家争民,文化上百花齐放,各诸侯国由于地理和历史上的文化传统的差异,书法上也各具特色,东南方各国的铜器铭文中还出现了美化的鸟虫书之类的书体。此期的书法作品除了金文之外,尚有竹木简牍,帛书及石刻。结语中国文字最晚在商代时已创造出丰富的古篆,书刻于甲骨和铸在青铜器物上,并已注意到书写的美观匀称和布局的规整,还出现了不同的风格。战国之际文字出现变革,书法也走向进一步成熟。从考古发现的直接写在竹简和丝帛上的文字中可见隶属的萌芽,而且在书写方法上也颇有新意,商周时期的书法虽处于早期阶段,但艺术创造上已放射出耀眼的光辉,它在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夏商周时期的书法(金文)一、金文是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流行于商周时期。因为青铜器以钟、鼎为主,故也叫钟鼎文。青铜器上铸造文字起于商代。早期器物上文字很少,仅一两个字,多为族徽或图像文字,至晚期开始出现三四十字的铭文,文字结构中象形意味仍然很浓。这些文字是用陶范铸上去的,布局疏朗,有的气势雄健,结体开张,有意追求形式上的完美。二、金文至周代有了重要变化,铭文明显增多,出现了长篇铭文。前期书体仍可见甲骨文的痕迹,后来着力追求字体的庄重典雅,以及排列布局的整齐美观。重要的有大孟鼎、大克鼎、散氏盘、毛公鼎铭文等。司母戊石鼓文是迄今所知传世的最早的石刻文字,因石成鼓形并刻字其上而得名。石鼓共十个,在上面以类似《诗经》大小雅的四言韵文记叙国军狩猎等活动。石鼓文

文档评论(0)

好文精选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