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扬州慢》+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课件) ++.pptxVIP

【高中语文】《扬州慢》+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课件) ++.pptx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深沉的“黍离之悲”——部级精品课《扬州;【教学设想】

《扬州慢(淮左名都)》是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

属于“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学习任务群,围绕“诗意的探寻”汇集了不

同时期、不同体式、不同风格的诗词名作。

学习本单元,主要是引导学生探寻诗歌之美,感受古人的哀乐悲欢,

把握诗歌蕴含的传统文化精神,认识古典诗歌的当代价值。同时,本

单元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学习还带有总结意味,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所学

诗词从发展源流、体式、题材、艺术手法、审美风格等多个维度对古

诗词进行梳理。国学大师王国维曾说:“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

;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

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被誉为“一代文学”的宋词,创作视角和题材不

断开阔,创作技巧不断推陈出新。《扬州慢》作为奠定姜夔在文学史

上地位的作品,就很好地体现了宋词的这两个艺术特点。词作以城市

为表现对象,但呈现的却是扬州城的浩劫,抒写的是哀时伤乱、怀昔

感今的情怀,这秉承了诗歌创作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彰显了词作的

时代精神。词作也展示了姜夔深厚的创作功底,他将自己眼前的扬州

与杜牧笔下的扬州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在意象的选取、意境的营造上

独具匠心,在传情达意上手法多样,于别样构思中传达了深沉的

;“黍离之悲”。因而,我围绕“黍离之悲”设置学习任务,运用三维构建教

学法,从“写什么”“怎么写”“为什么写”三个方面,搭建起作品鉴赏评析

框架,引导学生立足文本,从感情基调、意境营造、艺术手法到情感

意蕴、审美风格,逐层深入分析作品,探寻诗歌之美,品评诗歌之味。;【课例呈现】

任务一解读小序和典故的“黍离之悲”;2.“黍离之悲”是何意?《黍离》出自《诗经·王风》。《毛诗序》称:

“《黍离》,闵(通‘悯’)宗周也。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庙宫室,

尽为禾黍。闵周室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黍离之悲”用

以指故国之思、亡国之痛,成为古典诗词的重要典故。由此可知,

《扬州慢》也是抒写悲情之作。;3.介绍唐圭璋对作品的评价。“此首写维扬乱后景色,凄怆已极。千岩

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信不虚也。至文笔之清刚,情韵之绵邈,亦

令人讽诵不厌。”(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文笔清刚”指的是文笔清健

有力,“情韵绵邈”指的是作品传达的悲情意蕴深远,对《扬州慢》的

评价颇高。那么,作者是如何做到“文笔之清刚,情韵之绵邈,亦令人

讽诵不厌”的呢?;1.眼前扬州。;(2)理清情景关系。引导学生从情景关系的角度探究“月亮”和“红药”这

两个意象的特点及其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明代学者胡应麟曾言:

“作诗不过情景二端。”接下来我们从情景关系的角度来具体品析一下

“月亮”和“红药”这两个意象。①“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月亮本无冷暖之分,本就无声,作者为什么说月亮清冷无声?关于月

亮,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中说“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

似”,李白也说过“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说明月亮作为

自然物亘古不变的特点。这里的月亮就像是一位历史的见证人一样,

见证了扬州曾经的繁华,也见证了扬州今日的衰败。可见“清冷无声”

;是作者的主观感受,作者移情于景、情景交融,寄寓了昔盛今衰的感

伤之情。这与杜甫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再来看李白《苏台览古》这首诗中的月亮意象,“只今惟有西江月,曾

照吴王宫里人”,也是表达了对苏台昔盛今衰的感伤。可见,诗歌中有

些意象的内涵是很丰富的,我们品析意象不能形成思维的定式,一看

到月亮就只想到“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要勤积累。②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改为“念桥边红药,花凋残、满地伤”好不

好?桥边的芍药花,年年盛开,是为谁而盛开的呢?这写出了红药年

年盛开的美好景象。所以前面品析意象时有同学持有疑义,认为它不

能体现扬州的破败荒凉、萧条凄清。如果改为“花凋残、满地伤”,是

;不是更吻合词作的意境呢?我们发现,“残”和“伤”足以体现破败萧条,

但这样一改,词作所选取意象的类型就未免太过单一。原句实际上是

运用了乐景反衬哀情的表现手法,乐景写哀,倍增其哀。桥边芍药纵

使开花,又有何人来赏呢?芍药寂寞开放,这意味着扬州这座城市繁

华不再、凄清冷落,表达了作者的感伤之情。所以,高明的作者在情

感的表达上,他的手法是多样的。这种乐景反衬哀情的表现手法,我

们也曾经学过,比如杜甫《蜀相》中的“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

好音”,还有小序中的“寒水自碧”。再看看韦庄的《台城》,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便是这种写法。以台城柳的无情

反衬人的有情,以物的不变反衬历史的变迁,借以感慨六朝的盛衰兴

;亡,并在历史的感慨中暗寓伤今之意。以乐景反衬哀情,这是诗歌中

常用的手法,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xftxxy508915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我是一个从事多年中学语文教学的教师。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4月24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