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高考备考——论述类文本阅读(例题为2014年高考真题摘要.ppt

2015年高考备考——论述类文本阅读(例题为2014年高考真题摘要.ppt

  1.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5年高考备考——论述类文本阅读(例题为2014年高考真题摘要

2014年课标2卷 【对位信息】汉朝《二年律令》规定:“诸食脯肉,脯肉毒杀、伤、病人者,亟尽孰燔其余……当燔弗燔,及吏主者,皆坐脯肉赃,与盗同法。” ……唐朝《唐律》规定:“脯肉有毒,曾经病人,有余者速焚之,违者杖九十。若故与人食并出卖,令人病者,徒一年 …… 【试题】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B.《二年律令》与《唐律》都规定,凡出现因脯肉有毒而致人生病的情况,食品所有者应当立刻焚毁剩余的肉食。 D.《唐律》规定,明知脯肉有毒而不立刻焚毁,并故意将脯肉给人吃或出售,而致人生病者,要判处徒刑一年。 B项对位信息 D项对位信息 2014年大纲卷 【对位信息】为什么直到明清,在技术条件完备,同时也不无需求的情况下,石材在中国始终未能登堂入室?古建筑专家梁思成曾经给出一个推论:“中国结构既以木材为主,宫室之寿命固乃限于木质结构之未能耐久,但更深究其故,实缘于不着意于原物长存之观念。” 【试题】5.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建筑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D.中国古代的建筑为什么总以土木为主?古建筑专家梁思成的意见是:这是因为古代中国人并没有留心建筑物的长期保存问题。 着意:在意,在乎 2014年天津卷 【对位信息】关于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关系,野中郁次郎与波兰尼的观点也有差异。有学者说,在野中都次郎看来,二者的关系是‘‘一个连续体的两端”,而在波兰尼看来,則是“同一硬币的两面”。 【试题】8.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C.波兰尼和野中郁次郎都认为,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两者可以相互转化 两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但不能相互转化 总结 一、要有强烈的文本意识: 论述类文本阅读的所有单项选择题的选项都源自提供的文本,文本与选项的不同点只在于内容的表述,当然,这其中也包含有内容的概括、筛选和整合。为此,做题的第一要旨就在于准确地找出选项所对应的文本信息,诸多优秀考生的临场经验告诉我们:谁找准了对位的文本信息,谁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总结 二、要有敏锐的识别能力: 做对论述类文本阅读题的另一半成功要旨来自“对位的文本信息”与“选项内容”的比照。在“文本”与“选项”的比照上,不仅需要精确的逻辑思维,同时也需要敏锐的识别力。同学们在平时的备考复习中,要通过到位的指导和严实的训练,练就出这双“火眼金睛”。 论述类文本阅读 指研究自然科学及技术方面的文章,涉及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基础学科以及天文学、地理学、医学、生命科学、信息科学等学科。 自然 科学类文章 社会 科学类文章 一般包括哲学、经济、教育、语言、历史、文化、伦理、民俗、宗教研究和美学原理等学科的论文,一些哲理性议论散文也可归入此类。 高考论述类文章并不注重考查考生对科技知识的了解或掌握情况,而是从语文阅读理解的角度,考查考生对“高浓度信息”的快速阅读理解与把握的能力。 考查核心是思维能力,主要是分析、判断和推理能力。 论述类文章的考查方向 论述类文本阅读的选择题,在设置错误选项时,往往运用“似是而非”的手法,即在语言形式上靠近文本原句,而在表达意义上与原句悖离。 错误选项的特点: 解题步骤: 第一步,速读文章,整体感知 ——读原文,读题干,读题肢。 第二步,审题,明确筛选范围 ——联系上下文划区比照题肢, 比照互证邻里试题的题干、 题肢。 第三步,查对原文,筛选整合 ——将题目的题干、选项与原文 对应文字仔细对比分析,这 是确定选项的最后一道“工 序”,要特别注意。 常 见 误 区 一、部分与整体 命题者设计选项时在事物的范围上设置干扰,故意将阅读材料中对部分事物情况的判断表述为对与其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所有事物情况的判断。 2014年广东卷 【对位信息】一部优秀的艺术品,哪怕是写平平常常的事物,也总能上升到“终极关怀”的高度加以理解。譬如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年轻时写的那首五言律诗《赋得古原草送别》,从字面上看,通俗易懂,仿佛没有什么深奥的道理,但它之所以被人们千古传颂,自有其“终极关怀”的重要意义。 B.艺术品总能上升到“终极关怀”的高度来加以理解。 【试题】 12.下列关于“终极关怀”的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2013年安徽卷 【对位信息】对于科学家,只有“存在”,而没有什么愿望,没有什么价值,没有善,没有恶;也没什么目标。……追求真理的科学家,他内心受到像清教徒一样的那种约束;他不能任性或感情用事。 【试题】 1.联系上下文,对第②段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C.在科学本身的领域里,科学家都像清教徒一样追求真理而不放任自己或者凭一时冲动处理问题。 二、或然与必然

文档评论(0)

58633400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