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方法及案例.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化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方法及案例

化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方法及案例    摘要:结合课堂实例阐述化学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方法,诸如利用新旧知识联系、引起认知冲突、利用生活和社会问题、利用化学实验或化学史等,恰当设置各种教学情境,造成问题悬念,展开矛盾冲突,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关键词:教学情境;情境创设;方法;案例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条件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良好的问题情境有助于实现原有的认知对新知识的同化,使认知结构得到补充和完善,从而促进学生的心智发展。构建良好的问题情境,可以使学习材料的含义被充分揭示出来,使学生易于理解,更重要的是可以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使新旧知识相互作用,产生有机联系,最终实现有意义学习。化学教学中,构建良好的问题情境,可从如下方面入手:      一、利用新旧知识联系,创设教学情境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中的建构在于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之间的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来形成和调整自己的经验结构。在这种建构过程中,一方面学习者对当前信息的理解需要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超越外部信息本身。另一方面,对原有知识经验的运用又不是简单的提取和套用,个体同时需要依据新经验对原有经验本身也做出某种调整和改造,即同化和顺应的统一。因此在“新旧知识结合点”上产生的问题,最能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可见问题情境的创设,必须基于对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教材内容全面科学的分析,这样才能找到“结合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高中化学很多知识都是初中化学知识的拓展和延伸,巧妙地结合新旧知识创设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可以诱发学生的认知冲突,造成学生心理上的悬念,从而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习兴趣,把学生带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去,进行有效的学习。   案例: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溶解度计算》情境创设   〖问题情境1〗什么是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教师活动〗教师引导学生明确溶解度的三要素。   〖问题情境2〗硝酸钾在20摄氏度时的溶解度是31.6克,它的含义是什么?   〖教师活动〗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在20摄氏度时,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1.6克硝酸钾,得到131.6克的饱和溶液。   〖问题情境3〗在20摄氏度,如果有50克硝酸钾要配制成饱和溶液,能不能算出需加多少水?   〖问题情境4〗计算的依据是什么?   教师从一系列的复习提问入手。小小问题就像敲门砖一样,敲开了疑问之门,敲开了兴趣之门,使学生全神贯注地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来。      二、引起认知冲突,创设教学情境      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创设具有一定挑战性的情境,精心设置问题,使学生不断产生“情理之中,意料之外”、“似乎己经知道,实际还不清楚”的心境,形成内心认知的不平衡,从而让学生产生迫切需要学习新知识的要求,整节课便由于学生的情感投入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开端。恰如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所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   案例:人教版必修2《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情境创设   〖提出任务〗为了弄清楚原电池的原理,请你完成下列实验:把铜丝(片)和锌片同时插入稀硫酸中,观察铜丝(片)表面有没有气泡产生;如果没有,试试把铜丝(片)与锌片接触。   〖问题情境〗   思考实验1.推测铜丝(片)表面生成的是什么气体?设计实验验证。   思考实验2.什么情况下铜丝(片)表面才会有氢气生成?设计实验验证。   思考实验3.为什么溶液中的氢离子会在铜丝(片)表面变成氢气?设计实验验证。   思考实验4.哪个是正极?哪个是负极?设计实验验证。   铜不能与稀硫酸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氢气,这是学生所熟知的,可现在铜丝(片)上却有氢气产生,这不是矛盾吗?这一下就把同学们的认知兴趣激发起来了。通过一系列问题和实验,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深入思考和实验探究,在经历跟科学家类似的研究过程之后最终认识、理解原电池原理。      三、利用生活、社会问题,创设教学情境      化学与社会联系紧密,现代社会离不开化学,化学己渗透到社会的每个角落,改变着社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只要我们仔细分析,便可找到大量的情境素材。例如:社会环境问题中的碳氧化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氟氯化物、重金属、有机物、白色污染等污染物危害、预防、治理;社会能源问题中的新能源开发、可燃冰、西气东输、节能设施设备;社会突发事件中的二恶英事件、氯气泄漏事件、井喷事件等;工农业生产中硫酸、硝酸、盐酸的工业制法及尾气处理,合成氨工业中条件的选择,从

文档评论(0)

fangsheke6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