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学书系——末世情怀.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总 序 “人学”就是关于人的学问,而中国传 统人学则是中国历史上的历代思想家对人自 身及其思想、行为的自我认识,它是涉及人 的本性、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 系、人生价值、理想人格等诸方面的问题。 从总体上看,中国传统哲学以人为核 心、以天人观为框架、以道德说教为主要内 容、以社会政治为最后归宿的特征相当明 显,从而形成了与西方哲学相区别的民族 性。因此,我们可以说,人学是中国传统哲 学的核心问题。 春秋战国之际,中国历史上出现了学术 空前繁荣的诸子竞出、百家争鸣的局面,在 这期间所产生的种种学术思想,大致确定了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格局。而几乎与此同 时,古印度、古西亚、古希腊也发生了类似 总 序 1 中 的情况。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称人类历史上的这一时期 华 文 为“轴心时代”,依据他的说法,这是人类精神大觉醒的 化 时期。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人学就是在这一时期奠基了。 人 学 在远古文化的背景上,经过宫廷王官和民间知识分子 书 的理性制作牗 系 这实际上是一种不断地“创造性误读”过   程牘  ,“五经”在春秋时期基本形成定本,并走向民间。 ﹃ 末 “五经”的基本精神是一种“实践理性”,先民们开始对 世 情 外在世界进行系统的、辩证的思考,并以典籍的形式将民 怀 ﹄ 族的基本精神加以定型。这几部文化元典以其首创性、广 阔性、深邃性成为中华民族垂范永久的指针和取之不尽的 2 精神源泉。它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规定了春秋战国人学乃至 后代人学的基本走向。 由孔子开创的先秦儒家人学,是中国传统人学的主 流。 儒家人学的产生,以中原的自然环境为背景,以夏商 周三代文化为温床。儒家的人学思想具有浓郁的伦理特 征,缺乏思辨色彩,这一点是不言而喻的。儒家以 “仁”、“礼”等观念为中心,提出了一系列关于人的品 质、人格、道德、修养等问题,并对人作了初步的界定。 在儒家的人学思想中,最为突出的特点是对社会性的强 调,而且人的这种社会性与伦理道德紧密相关,隐藏在这 一表面特征背后的是坚定的价值信念。儒家坚信,亲亲 牗 牘 牗 牘 仁 和尊尊 礼 不仅是历史事实,也是人类的必然归宿。 而先秦儒家大师孟子的性善论,则把理想人格根植于个体 的内心世界,把道德的理想与道德的实践安置在同一层 面,因此,孟子的人学思想具有极大的感染力量,从而对 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与儒家立足于现实社会去建立人学理论相反,道家玄 想万物,思辨宇宙,洞察人生,他们反对已经异化了的仁 义道德,从天道无为演绎出人道无为,否定了人类社会与 自然界的区别,因而贯穿了一条自然主义的路线。道家在 对世俗的价值观念作了整体否定之后,回归于道并且把握 住这惟一的绝对。他们以为,至德之世不需要圣人,不需 要政治,不需要人为的规范秩序,也不需要任何文明的成 果,但却最完整地保持了人的自然本性。道家的人学理论 虽然只是一种美好的理想,它导致的是个人的解脱而不是 社会的改造,但这种学说主张把有限的生命融入到无限的 宇宙中去,从而获得永恒的自由。道家这种对于个体生命 意义的自觉探索,拓宽了价值关怀的领域,具有深远的历 史影响。 以孔孟为代表的社会学派人学理论以及以老庄为代表 的自然学派人学理论,构成了中国传统人学的历史主线, 它们相互驳难,相互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