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8 20以内数及其加减法(数墙) ▏沪教版 (3).doc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8 20以内数及其加减法(数墙) ▏沪教版 (3).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题 数墙 备课人 教学目标 1、探究“数墙”上数的规律。 2、会根据规律在“数墙”上填数。 3、让学生经历不同阶段的探索过程,发展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会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经历探索“数墙”上数的规律的过程,并会根据规律在“数墙”上填数。 教学难点: 经历探索“数墙”上数的规律的过程,并会根据规律在“数墙”上填数。 教学准备: 课件、练习纸等。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揭示课题。 □里填几? 7 2 8 4 2、认识数字的墙。 媒体演示(第一题消去) 7 7 3 4 3 4 (第二题消去) 师:这是一堵由一块块写有数字的砖筑起来的墙,称为数墙。(出示课题:数墙)(媒体、板书) 3、哪块红色的砖不能填? 1 5 4 1 5 4 8 2 重点讨论第3题: 预设:生1:可以填,随便填几(如:2和3;3和4……)。 生2:不能填,因为答案只能有一种,这里不知道到底应该是哪种。 小结:已知其中的两个数就能算出第3个数;只给一个数,另外两块砖上的数不能确定。 激发兴趣,探究新知。 1、初步探究 墙上的数有什么规律?小朋友,我们一起来找找规律吧。 6 6 5 3 8 11 19 2、观察数砖墙,发现规律。 预设:生1:3+5=8,5+6=11,8+11=19。(根据学生回答,媒体凸显三个数) 生2:下面两个数加起来等于上面的数。 生3:3+5=8。师:11怎么来的?5+6=11。19呢?8+11=19 归纳:从下往上观察,下面的两个数加起来等于上面的数。 3、巩固练习。 我们用这个规律造墙的,大家先来熟悉一下这个规律。 14 1 4 2 6 1 3 2 4 5 三、层次性练习,培养思维能力。 1、你能找出隐藏的数吗? 11 1 1 2 2 12 重点讨论“12”:有没有人算7+5=12?举举手看? 小结:利用数墙上原有的数,通过不同的方法计算,检查我们填的对不对,真是好主意! 2、你能找到隐藏的数吗?先填哪块? 0 0 3 13 5 讨论:可以填吗?填几? 3 如学生选择 3 预设:生1:不行? 生2:行? 师:认为不行的举举手,同意行的举举手?不行的说说为什么? 小结:有时候我们这样考虑不行,可以换个角度看,就行了。 3、试一试。 先填哪一块?把数墙填完整。 5 5 2 3 9 18 2 2 10 15 小结:三个数中必须知道其中的两个,才可以确定第三个数。 4、用1—9 的数字卡片造数墙。 (1)师生共同探讨。 (2)同桌合作。(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3)交流,展示学生多种填法。 四、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找到了数墙中数的规律,大家开心吗? 教学反思: 《数墙》是一年级第一学期第三单元的内容。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20以内的数,知道了20以内的加法的计算方法,并且能够熟练的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较熟练的口算20以内的加法。本课以“数墙”作为一种新的呈现形式,要求学生探究 “数墙”上数的规律,会根据规律在“数墙”上填数。一方面巩固计算,同时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初步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这节课从“分与合”的填空出发,通过媒体演绎,让学生体会数墙与旧知之间的联系。在复习部分的第2题中,通过让学生判断“哪一块砖不能填”,初步体会填“数墙”时,只有知道其中的两块,才能确定第三块上的数,为后面进一步的学习作铺垫。 这节课依托学生已有知识,激发思维,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利用课堂中生成的资源,激发矛盾,促进每一位同学思考。适时暴露练习中的错误,进一步让学生明确解决问题的策略。关注学生思维的发展,让学生对填数的规律有本质认识。 作为学生进入小学阶段的第一学期,我将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一年级的的学生,他们乐于表达,却不习惯对别人的发言认真思考,甚至不愿或者说不会听别人的回答。因此,在上课时,有意识的改变问题,如:把“和你的同桌说一说”的要求,改为“听听你的同桌是怎么说的”?一个转身,让学生逐步养成在表达之前先听别人想法的习惯。 字体:宋体小四(不加粗)。行距:固定值 22磅

文档评论(0)

139****948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34044076000006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3月20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