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S5U推荐】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同步精品课堂(必修1) 专题20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课件)(基础版).pptVIP

【KS5U推荐】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同步精品课堂(必修1) 专题20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课件)(基础版).ppt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本课首先要系统掌握建国初期我国在民主政治建设上取得的成就并深刻理解我国实行这些政治制度的具体的背景,然后通过对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学习,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从而增强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以及为实现民主政治而奋斗的求真精神。 【课堂讲解】 一、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 1.背景 (1)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2)中共团结民主人士筹建新中国 2.过程 (1)建立标志: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①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它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 ②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③确立了新中国的首都、国旗、代国歌。 (2)职能转变:1954年全国人大召开后,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 (3)基本方针:1956年,中共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第20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讲】 温馨提示: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主要特点: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既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又是互相监督和合作的关系。 ①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同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是参政党。它们不是在野党,更不是反对党。 ②多党长期合作。 ③有一定的组织形式,即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④具有宪法保障。中国共产党对各民主党派的政治领导,同民主党派在宪法规定的权利、义务范围内享有政治自由、经济独立和法律地位的平等是统一的。 第20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讲】 第20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讲】 核心讲解: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形成的历史背景、标志和作用分别是什么? 答案:: 历史背景:①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民主党派通过议会斗争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救国方案失败。②在中共领导下,民主党派与中共并肩战斗,完成了反帝反封建任务,创建了新民主主义的中国,为合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③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团结各阶级、各阶层力量,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实现社会主义改造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④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之后,民族资产阶级已经被改造为社会主义的劳动者。因此,民主党派已经是社会主义劳动者的政党。必须实现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 标志和作用:①标志: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初步形成。②作用:在团结各阶层、各阶级力量,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实现社会主义改造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例题1:材料:(中国)新政府24个部长中的11个是小党派的代表或无党派“民主人士”,“虽然政权显然由中共掌握,但这些职位不仅仅是形式。更广义地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初期,对有威望的非党人士的意见是真心去征求的。”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请回答:材料中,新政府中“小党派”参与政府的法律依据是什么?这种现象到什么时候结束?为什么? 第20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讲】 答案:依据:《共同纲领》。结束:1954年一届人大召开。 原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性质发生变化。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 1.条件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机关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 (2)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大规模展开。 2.标志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1)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①宪法内容: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②体现原则: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③历史地位: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2)进行了民主选举,毛泽东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3.作用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第20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讲】 温馨提示:我们是根据中国民族历史的发展、经济的发展和革命的发展,采取了最适当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而不采取苏联的民族共和国的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1.原因 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2.目的: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3.依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和1954年宪法 4.含义 由中央政府统一领导,在少数民族聚居区设立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由当地民族行使自治权利。 5.实践 共成立了五个自治区、一百多个自治县(旗)。 6.意义(1)满足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2)实现了民族平等。(3)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第20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讲】 温馨提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历史抉择的原因: ①从历史上看:辛亥革命的经验教训证明,西方民主共和制在中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huanhuanzhiji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各种专业知识专业速递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