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电轨道业务方案.doc

  1. 1、本文档共7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雷电轨道业务方案 (试行) 中国气象局 二○○六年九月 目 录 TOC \o 1-3 \h \z \u 序言 1 一、现状和需求 3 (一)现状 3 (二)需求 9 (三)趋势 11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差距 14 二、设计原则 18 (一)指导思想 18 (二)基本原则 18 (三)总体目标 19 三、系统功能和结构 21 (一)系统总体功能和结构 21 (二)地基监测 22 (三)天基雷电监测 29 (四)雷电预警(0-2小时) 29 (五)雷电预报 30 (六)雷电防护技术服务 31 (七)服务 33 (八)信息与技术保障 34 (九)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 36 (十)教育培训 38 四、业务流程 40 (一)技术路线 40 (二)数据与信息流程 41 (三) 产品定义及流程 45 (四)业务管理流程 53 五、业务分工 54 (一)国家级雷电业务分工(中国气象局雷电预警与防护中心) 54 (二)省级雷电业务分工 59 (三)地(市)级雷电业务分工 60 (四)县级雷电业务分工 61 六、保障措施 62 (一)科技支撑 62 (二)人才队伍 62 (三)经费投入 64 (四)法规标准保障 65 七、实施计划(近两年细化到月份) 65 PAGE 48 序 言 雷电是伴随着强对流过程发生的一种灾害性天气现象。因其强大的电流、炙热的高温、猛烈的冲击波以及强烈的电磁辐射等物理效应而能够在瞬间产生巨大的破坏作用,常常导致人员伤亡,击毁建筑物、供配电系统、通信设备,引起森林火灾,造成计算机信息系统中断、仓储、炼油厂、油田等燃烧甚至爆炸,危害人民财产和人身安全,也会严重威胁航空航天等运载工具的安全。 我国地处温带和亚热带地区,雷暴活动十分频繁,全国有21个省会城市的年最多雷暴日均在50天以上,最多达到了134天,雷电灾害是我国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从近三十年的雷电资料看,我国雷暴日天数变化不大,但是雷电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事故日益严重,具有发生频次多、范围广、危害严重、社会影响大的特点。据不完全统计,在1997-2005年的9年间,全国因雷击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在百万元以上的雷电灾害事故就有200多起,每年因雷击造成人员伤亡上千人。每年多次引发森林火灾,如2006年5月的黑龙江、内蒙古自治区大兴安岭特大森林火灾等。雷电灾害已成为危害程度仅次于暴雨洪涝以及泥石流、山体滑坡等气象地质灾害的一大气象灾害,严重威胁着我国的社会公共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做好防雷减灾工作,不仅是安全生产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也是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保障,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大事。 频繁发生的雷电灾害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也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2000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规定了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加强对雷电防御工作的组织管理;2004年6月29日颁布的《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国务院令第412号),明确了有关气象主管机构负责防雷装置检测资质和防雷工程专业设计与施工资质认定,以及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等行政许可工作的职责。2006年1月12日,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并明确提出“大力加强雷电监测网建设”、“依法管理和规范雷电灾害防护”等要求。为进一步做好防雷减灾工作,保障国家公共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国务院办公厅于2006年7月5日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防雷减灾工作的通知》,对进一步加强我国防雷减灾工作提出了“高度重视防雷减灾工作;切实做好雷电天气预测预报工作;认真落实防雷安全措施;进一步加强防雷减灾管理;全力做好雷电灾害应急处置;广泛组织防雷减灾知识宣传”等明确要求。这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雷电防御工作的高度重视。 为进一步提高我国雷电灾害防御的水平和能力,《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研究》已经提出了“公共气象、安全气象、资源气象”理念,并明确提出要加强建设地基、空基、天基立体化的覆盖全国的雷电综合探测网,开展雷电探测试验和资料的应用研究,发展我国雷电的预警、预报新方法和新技术。《中国气象局业务技术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也进一步确定雷电业务包括雷电监测、预警预报、检测与防护技术服务、研究开发和管理协调等业务内容,雷电业务实行国家、省、地、县四级布局。同时也明确了雷电业务技术体制改革的重点是建立国家级雷电业务体系,加强省级雷电业务建设,促进省级雷电业务、科研和服务有机结合等。 在中国气象局业务技术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中

文档评论(0)

asd336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