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词《沁园春雪》教案.pdf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毛泽东词《沁园春雪》教案 徐福记 山东郓城县武安镇五界中学 摘自福建师大《语文世界》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积累重要字词,背诵默写本词。 (二)能力目标 1、品味精练优美的语言,并用精练优美的语言仿写句子。 2、学习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三)情感目标 感受冰雪形象以及雪山、雪原的雄浑壮美,认识毛泽东的宏大气魄。 二、教学重点 1、品味精练优美的语言。 2、学习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3、感悟毛泽东宏大气魄的精神境界。 三、教学难点 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以及其中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四、教学课型、课时和基本思路 1、教学课型:教读课 2、教学课时:一课时 3、基本思路:依据本词的特点,本节课采用“兴趣导入――合作探究――延伸拓展――泛舟诗海” 的思路。教学的各环节注重积累和联想。 五、教具:小黑板、录音机,或幻灯片。 六、教学过程 (一)兴趣导入 上节课我们猜诗谜,学习了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品味了诗歌含蓄、明丽的语言,饱睹了俏立悬 崖百丈冰的梅花的风采。其实,咏物诗并非都是含蓄的,像毛泽东的《沁园春雪》,诗中就出现了“ 雪”字。虽无含蓄之美,却表现了一种大气磅礴、雄浑瑰丽的壮美。柳亚子先生盛赞道:“才华信美 多娇,看千古词人共折腰。”《沁园春雪》究竟好在何处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研读这首词。板书: 沁园春 雪。 (二)合作探究 1、整体感知:《沁园春雪》中,“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题目,内容跟“沁园春”没有关系 。乍一看这首词是一首咏物诗,其实这是一首充满豪情的抒情诗。雪在词中,已不再是陪衬物,不再 是一种逆境的象征,而是作者歌咏的对象。置身于毛泽东描绘的冰雪世界,你不但毫无寒冷之意,而 且会油然而生壮美之感。为什么呢?因为这个冰雪世界是“活的”,而且有着红日的照耀,“妖娆” 、“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要求看课本上的彩图或放幻灯片)毛泽东站在历史的高度,抒 发了无产阶级革命领袖主宰历史、大展宏图的豪情壮志。 2、师生互动 (1)自读课文和注释。友情提示:标划出生字新词。 (2)听范读或录音。友情提示:可以轻声跟读,领会停顿、节奏、重音、语气、语速。 (3)再听一遍范读。友情提示:能否把上下阕恰当地各自分为三层。 (4)友情回报。学生举手回答之后,出示小黑板1或放幻灯片: (5)疏通课文。友情提示:小组讨论,结合注释理解。 (6)解决疑难。学生举手发问,学生解答,教师提示补充。然后出示小黑板2或放幻灯片: 词语:分(fèn)外:格外。 竞:竞相。 惜:惋惜。 俱:都。 数(shǔ):称得上。 上阕:(空间)描写北国壮丽的雪景,热情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一层:概括写北国风光;二层:具体 写北国风光;三层:想象雪后日照的壮丽景色。 下阕:(时间)评论历代帝王,歌颂当代无产阶级革命英雄。一层:承上启下过渡句,由写景转入评论 历史人物;二层:具体评论历史人物;三层:歌颂当代革命英雄。 (7)自读。友情提示:根据上述层次,读三遍准能背诵。 (8)背诵:女生齐背上阕,男生齐背下阕。 (9)品味词句,体悟感情。友情提供如下几个问题探究,分小组讨论后选出代表发言,然后教师明确。 ①从上阕的写景,你是否感觉到有一种“逆境”存在? 明确:没有。面对冰雪有一种眼界为之一开、心境为之一振的感觉,充满了欢悦、豪迈之感。在冰雪 的意象中把寒冷的感觉淡化,把精神振奋的感觉强化,创造了一种壮美的境界,发出对无垠冰雪的赞 美。这是一种压抑不住的鼓舞的感觉。 ②“望”是什么意思?领起哪些内容?能不能与“看红装素裹”的“看”对调? 明确:“望”有登高远眺之意,领起下面七个分句。着一“望”字,在空间上眺望千万里。前边的“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也是眺望的,不望不可能有这样广阔的视野,而且普通人目力是不可能看到 千里万里的。这里涉及诗的想象性,没有想象就没有诗。毛泽东写“千里”“万里”“长城内外”“ 大河上下”的时候,进入诗的想象境界。这个想象境界,既有写实的,更是虚拟的、假定超越生理视 觉局限的。这不仅需要视野的开阔,而且更需要胸襟的开阔。这也不单是身躯视点的高度,更有精神 气质的高度。“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这壮美的诗句,令人感到登高远望的图像富有鲜活的生命。这 种生命源于诗人精神的崇高,心灵的激动,心花的怒放。“欲与天公试比高”是诗人壮志得酬的心比 天高的感觉,是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宏图大展、主动挑战的豪情。在想象的境界里,一轮红日映照着 覆雪的大地,一个“看”字,承“望”而来,诗人像是端详眼前的壮丽和辉煌,又像是情不自禁地呼 唤人们

文档评论(0)

asd336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