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中国公学.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追忆中国公学 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中国公学的声名并不显赫,却有着其独特的历史地位。许多读书人知道胡适担任民国时期北大的校长职务,却很少有人知晓,胡适曾经担任上海“中国公学”的校长,缔造了中国公学发展的黄金时代。作为中国近代史上一所重要的私立大学,中国公学有着梁启超“教育 救国”理念的大胆实践,有着舒新城推行“新教育运动” ,最早在中国采用道尔顿制开辟“自由天地”的尝试,有着胡 适倡导民主和自由的办学风气,创造学校历史上显赫的黄金时代。在中国公学的教育史上,涌现出吴晗、罗尔纲、吴健雄、胡颂平等一大批颇有盛名的学生,在各自的领域取得一定的成就。在抗战爆发初期,位于上海吴淞的中国公学已然随着日军的炮火烟消云散,却因其特殊的历史地位而注定成 为一种永恒,正如胡适的评价所说: “中国公学的“校史” ,实在可以算作中华民国开国史和中国教育制度沿革史的一 部分,它的光荣、它的价值,将是不朽的、崇高的。 ”回顾中国公学的历史,让我们在风尘仆仆的艰难历程中回味琅琅书声的趣味。 中国公学的创办与清末留日学生反对日本政府的“取缔规则”风潮密切相关。当时日本官方要加强对于中国留学生的 约束管理,遭到中国留学生的强烈反对,这场风潮直接促成中国公学的诞生。陈天华在日本的蹈海自杀,更促成留日学生决心集体归国。在姚宏业、王敬芳、刘棣英、朱剑等人积极鼓吹和推动下,留日学生纷纷回国,四处奔走,努力筹划 办学事宜。郑孝胥是中国公学的“官方代言人” ,在中国公学筹备期间,郑孝胥即寄予厚望,每当中国公学遇到经费困 难时,他总是伸出援助之手。 1906 年 3 月 4 日,中国公学在上海北川路举行开校典礼。姚宏业始终将办好中国公学看成 是救国的手段。姚宏业为中国公学经费困难的困境而蹈江自尽。他的死震惊海内外,社会各界纷纷起而援助中国公学。“中国公学”在创立之初想要持续发展,就必须争取到稳定而厚实的经济资助。王敬芳拜会两江总督端方,积极争取官方高层的支持。在担任中国公学“财政大臣”期间,王敬芳四处求人,募捐侨商的捐款兴办教育事业。 梁启超缘续中国公学,在欧游结束后,梁启超就与张君劢等人洽商,决定回国后创办一所大学,组织学社出版杂志。 1920 年 3 月,梁启超从法国抵达上海, 在中国公学发表欧游 感想的演讲。 梁启超接掌中国公学, 力图将中国公学办成 “一 流大学”的目标。对于中国公学升格为大学的梦想,梁启超 选择张东荪出任中国公学教务长,主持日常事务,并着手升 格大学的具体事物。梁启超坚持以中国公学的名义邀请罗素 来华,希望借罗素的声名提高中国公学的影响力,将罗素的 思想传递给更多的年轻人。 1922 年秋,教育部令准中国公学商科专门升格为大学。在张东荪主持中国公学校务期间,广延名师、不拘年龄,不分党派及政治背景,聘请好的教授, 积极充实图书设备、提倡自由研究的学风。 1922 年 10 月,中国公学中学部主任, 舒新城四处约聘新教员, 包括叶圣陶、朱自清、吴有训等各地名师闻讯而至。舒新城最早引进教育 试验,在中国公学大胆尝试新教育改革,打破年级制而用能力分组制。舒新城在中国公学中学部试行道尔顿制,改革旧的教育制度,行五年的能力分组制及选科制,设分科教室,实行男女同校。学校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自由选择科目自由地学习。中国公学招录女生,请来曾在长沙周南女学任教的陶斯咏女士担任女生指导。在舒新城等一批年轻教员的操持下,中国公学处处激荡着新文化、新思想的热潮。 1928 年 4 月,胡适被推举为中国公学的校长, 开创中国公学 的黄金时代。早在 1906 年,胡适就在上海的中国公学求学, 主编《竞业学报》的白话报,养成独立思考、大胆发言、自 由表达的习惯,胡适一生坚持的民主、自由、自治等思想, 发端于在中国公学的求学经历。胡适担任中国公学校长,基 本上是无为而治,校务工作基本交给副校长杨亮功处理。胡 适坚持兼任中国公学文理学院的院长,为学生开设“中国文 化史”课程。胡适对求学定下两条“戒约” :要小题大做,注重证据,跟着事实走, “大胆地假设,小心地求证。 ”胡适管理中国公学主张营造宽松自由的学术环境和严谨务实的优良学风。明史大家吴晗曾就学于中国公学,受到胡适的指 导,后来又向清华大学蒋廷黻举荐吴晗,建议其吴晗专攻明 史。研究太平天国史的大家罗尔纲在胡适身边,耳濡目染, 学到不少治学的方法与途径。罗尔纲撰写《师门五年记》 , 胡适对此大感欣慰, 曾说“这本小书给他的光荣比他得到 36 个名誉博士学位还要光荣” 。“中国的居里夫人”吴健雄女士 曾在中国公学“插班”就读,虽然读的是理科,她却花大量 的时间阅读文科的书, 成绩超群。 胡适对吴健雄也栽培有加,当年对吴健雄评价为“从来没有看到一个学生对清朝三百年 思想史懂得那么透彻” 。1929 年的“人权论战” ,胡适

文档评论(0)

153****873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