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土壤学》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说开去-最新教育文档.docx

从《土壤学》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说开去-最新教育文档.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从《土壤学》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说开去 《土壤学》是农学、生态、园艺、园林、环境资源类和土地 规划等多种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 [1] ,其内容丰富,知识 点涉及到地学、生物学、化学、物理学、数学、农学、植物学、 环境科学和生态学等多种学科 [2] 。同时,不同的学科专业对 《土 壤学》教材和授课内容有着不同的要求和侧重点。因此客观上, 无论是对《土壤学》教材的编写者,还是对《土壤学》的授课老 师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本文作者是刚刚走上讲台的教师, 在学 习和教授《土壤学》的过程中,有两点深刻的体会与广大读者尤 其是同行进行探讨。 同时, 针对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些相关现象 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思考。 一、教材编写不够严谨 笔者使用的《土壤学》教材是由孙向阳主编、中国林业出版 社 2004 年出版发行,属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及全国高等农林院校教材系列教材 [3] 。笔者认为:该书最少在 以下地方出现错误:①第 89页第21?22行“根瘤是指原核固氮 微生物侵入某些裸子植物根部, 刺激根部细胞增生而形成的瘤状 物”。接着写道:“根瘤可分为豆科植物根瘤和非豆科植物根 瘤。”我们都知道,豆科植物属于被子植物,显然,该处出现了 错误,要么是前面的定义应为“根瘤是指原核固氮微生物侵入某 些被子植物根部, 刺激根部细胞增生而形成的瘤状物”, 要么后 面举的例子是不恰当的。②第 284页第26?27行“液氮(NH3 : 含氮 82%,高压容器存放,常压下呈气态,含氮高,肥效好”, 显然,此处应为“液氨(NH3 :含氮82%高压容器存放,常 压下呈气态,含氮高,肥效好”。③第 278页第1~2行“以表 12-7 中的数据为例,说明向量图的绘制过程,并以 T1、T2、T3、 T4分别代表处理1、2、3、4 (图12-2 )”。但是书中的图12-2 本身及图注均未有 T1、T2、T3、T4字样。④第282页第26~27 行“此外,有些化肥容易烧伤种子或幼苗根系,如碳酸氢氨、硝 酸氨、尿素等, 不宜做种肥”。 然而,在书的 285 页第 22 行“尿 素适宜作追肥、基肥和种肥”。显然,这两处是相互矛盾的。此 外,该书一些章节在语言逻辑上还有很大改进空间。 “教科书是一所大学甚至一个国家教育水平的反映, 也是学 术水平的镜子” [4] 。教育部在《高等学校教材工作规程》中也 指出: 高等学校教材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知识载体, 是 进行教学的基本工具, 也是深入教学改革, 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 保证。正因为教材如此重要, 它的编写和出版发行都应严肃对待。 在内容编排、语言洗练、逻辑结构上应做到精益求精。更不应出 现错误,误导学生。 在我国高校现行教材中,确实涌现出了相当一部分精品佳 作。然而遗憾的是,粗制滥造者也为数不少 [5-7] 。究其原因, 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 1)编写者水平有限,知识面不足。如 一些刚刚执教不久, 教学经验不够丰富的教师也进入到教材编写 队伍中; 一些教材内容本身涉及到多个学科领域, 编写者难免有 力不从心之处。 以《土壤学》 为例, 其内容涉及到地学、 生物学、 化学、物理学、数学、农学、植物学、环境科学和生态学等多类 学科 [8] 。上述提到的错误①就可能与编写者缺少植物学常识有 关。( 2)编写者态度不够严谨,粗制滥造。由于多方面原因, 特别是有些教师为了评职的需要, 不惜采用剪切、 拷贝的办法东 拼西凑快速形成教材内容,而没有经过严肃认真的思考和修改, 这样编写出来的教材往往语言生涩,逻辑零乱。( 3)出版发行 审核不严格。首先是教材审核不严, 有的教材甚至不设审核人员, 编者编好之后直接出版发行。 其次出版社的资质审核不严, 当下 几乎所有的出版社都可以出版发行高等教材, 而一些出版社人员 素质、专业水平难以达到高等教材出版发行的要求。 劣质教材严重影响了高等教育的质量和高校的声誉, 也增加 了社会对我国高校教师队伍的不信任感。 本着对学生负责、 对教 师队伍形象及对教育事业负责的精神, 应防止不合格教材进入高 等院校。为达到这一目的, 笔者认为应采取一些切实措施, 例如: (1)对教材编写者的资质进行严格控制。如要求编写者的职称 达到高级、相关学科教学年限不得低于 5 年、学术水平为同行所 公认等。( 2)严格教材的出版发行程序。国外有一些很好的经 验值得我们借鉴,如欧美、日本、大洋洲等国家和地区的教科书 编写、审定和选用互相分离,各个环节都有严格的法规作保障 [9] 。从某种意义上讲,教材的发行比论文的发表应经受更为严 格的审稿程序, 因为它是一系列知识的集成体, 其影响和重要性 比起单篇论文通常要大得多。 ( 3)严格出版社的教材出版资质, 禁止低水平的出版社出版教材。 (4)实行教材评估及退出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