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企业环保责任理念的建构.docx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企业环保责任理念的建构 我国当前城市环境污染十分严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空气污染。我国除少数沿海城市外,绝大多数城市的空气质量不能令人满意。我国当前的空气污染属于典型的煤烟型污染,空气污染物主要以 TSP、二氧化硫为主,这与我国重工业发展的格局以及燃煤型发电为主的基本特征相关。同时,近年来我国大中城市的机动车保有量大幅度增长,排气污染也日益严重,机动车尾气排放已成为城市的主要污染源。氮氧化物在一些大中城市尤其是特大型城市中的污染分担率迅速攀升,在个别城市已经上升为首要污染物。二是水污染。我国城市河段的水质污染普遍较为严重,尤其是工业较发达的城镇附近的水域 污染更为明显,污染型缺水的城市数目持续上升。 2006 年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和 2007 年江淮流域爆发的大规模蓝藻危机,是大自然为人类敲响的警钟。城市河段的污染以有机污染为主,氨氮、挥发酚、石油的 污染也十分严重。而我国当前的城市生产、生活污水处理率和处理水平还不高,全国仅为 31.9 %左右,因而导致城市河段的污染水准持续加重。近年来,城市周边地区的农业污染愈发突出,农药、化肥的低效使用,导致氮、磷等大量流失于湖泊和土壤,使得城市及周边湖泊富营养化水准日益加重。三是生活垃圾污染。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人口拥入城市,导致近年来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数量有了大幅度增长,而我国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却严重滞后于城市发展,数百座城市处于垃圾围城的尴尬境地。随意堆放的垃圾,对城市周边地区的土壤和地下水已构成严重的威胁。 城市化进程中的企业环保责任 城市化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虽然有人口快速增长、高能源消费、城市布局不合理等方面的原因,但工业化作为城市化基本动因的客观事实却是最直接、最根本的原因。企业作为现代经济社会的基本细胞,是经济快速发展的主体,同时也是造成环境问题的重要“元凶”,上述城市环境污染问题的产生在很大水准上与企业尤其是工业为主导的企业经营行为有着密切的关系。相对于政府、社会组织和个人来说, 企业对环境问题具有更为直接的影响力,它理应在解决环境问题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所以,城市化进程中环境问题的解决绝不能没有城市相关企业的密切参与。由此便涉及到一个当前非常热门的话题,即企业的社会责任问题。 对于企业理应承担的社会责任问题,很多学者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有人认为,企业作为法律上的民事主体,在照章纳税之后,就算完成了企业对社会的责任,就没有理由要求它去再承担其他的社会义务。企业如果负有太多的社会责任,必然影响企业自身的经营思路,发展到一定阶段便会被沉重的社会责任所压跨,从而有违企业建立的初衷。勿庸置疑,企业的首要任务是创新和生产,企业理应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企业的主要目的是给社会提供物质产品。但是,持这种观点的学者忽略了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就是在现代法制观点中,作为民事主体之一的企业除了对其投资者(股东)有利益最大化的责任外,也要对其他的关系者有其相对应的责任与义务,并非是单纯的利己实体。如民法中的相邻关系之规定,企业对于国家、企业员工乃至社会承担着责任与义务。 1999 年 1 月,在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安南提出了“世界协议”,并于 2000 年 7 月在联合国总部正式启动。该协议号召公司遵守在人权、劳工标准和环境方面的九项基本原 则,其中在企业相关环境保护社会责任方面,该协议提出:企业应对环境挑战未雨绸缪;企业承包要主动增加对环保所承担的责任;鼓励无害环境科技的发展与推广。 当前,我国企业也与世界各国企业一样面临着生存与发展目标的转变,即从过度的利己主义向适当的利他主义转变。对于构建企业环保法律机制,西方社会已经形成普遍共识。这从西方国家环境立法的三个明显特征可得到体现:从环境立法严峻水准上看,西方环境立法总是适度保持对其他国家环境立法的同步或者超前,其动机与其说出自保护环境,毋宁说旨在保持相对于其他国家企业的竞争优势;从法规的制定及其有效实施方面看,西方国家在环境立法过程中,企业及相关产业自始至终全程主动介入;从法律形成机制来看,很多新的环境标准的提出,并非出自国家的强制实施,而是通过企业自律组织、企业主 动认证环境标准得以实现。以上表明,在西方社会,多数企业已明确理解到环保与营利并非对立,在新的经济模式下,反而是必须予以把握的商机。与之相比,我国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还有待进一步增强。 在提倡企业理应担负起必要社会责任的学者观点中,占主流的观点更多地在强调企业对环保的追求定位是一种义务,称之为“企业绿色社会责任”,而企业对于义务的承担多数是非自愿、非能动的,从而给企业一种强制遵守的心理暗示,容易使企业经营者对其产生某种逆反甚至本能的抵抗。对此,可突破现有的“企业绿色社会责任”理论,而代之以可持续发展战略来推行企业环保理念。这实际上是试图通过企业自

文档评论(0)

152****944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