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课件-第13讲 地表形态的塑造.pptx

高中地理课件-第13讲 地表形态的塑造.pptx

  1. 1、本文档共9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ZT;第13讲 PART 13;;基础自主梳理;基础自主梳理;基础自主梳理;基础自主梳理;探究点一 内力作用与地貌;考点互动探究;考点互动探究;考点互动探究;考点互动探究;考点互动探究;考点互动探究;考点互动探究;[特别提示] 地质构造是单纯由内力作用形成的,而地表形态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仅依据地表形态判断地质构造是不准确的。;■ 知能拓展 储油气构造   聚集油、气的地质构造,叫储油构造。它的特点就是有不渗透岩层把聚集了的油、气圈闭住,不让它们再跑掉。储油气构造最常见的是背斜构造,还有断层遮挡构造(图13-3甲)、岩性圈闭构造、地层超覆构造和地层遮挡构造(图13-3乙)等。也就是说,背斜构造是良好的储油气构造,但不是唯一储油气构造。; 图13-3;考点互动探究;考点互动探究;考点互动探究;(1)从甲地到乙地的地形地质剖面示意图是(  ) A           B C           D 图13-6;(2)为揭示深部地质状况,在丙处垂直钻探取芯,可能发现的地层是 (  ) A.志留系 B.石炭系 C.二叠系 D.第四系;考点互动探究;(1)地质构造和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 A.甲、乙、丙 B.乙、丙、甲 C.丙、乙、甲 D.丙、甲、乙;(2)在地质演化过程中,形成褶皱的次数是(  ) A.1 B.2 C.3 D.4;外力作用使地表形态更加丰富多样,其表现形式有风化、侵蚀、搬运、沉积等。外力作用互为条件、紧密联系、共同作用,塑造各种地貌,其中侵蚀作用和沉积作用形成的地貌尤为普遍。 1.主要侵蚀作用及其形成的地貌;考点互动探究;考点互动探究;2.主要沉积作用及其形成的地貌;■ 知能拓展 主要外力作用类型的判断技巧 1.依据地貌形态判断   高山上的破碎岩石显示为风化作用,山谷中的碎石堆积显示为流水的搬运、沉积作用,坡面的沟壑纵横显示为流水的侵蚀作用,峰林和溶洞等显示为流水的侵蚀作用,沙丘显示为风力的搬运、沉积作用,海边的嶙峋海岸显示为海浪的侵蚀作用,等等。;2.依据区域环境判断 (1)干旱、半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多风力侵蚀地貌和风力沉积地貌。 (2)湿润、半湿润地区流水作用显著,多流水侵蚀地貌和流水沉积地貌。 (3)高山??区多冰川作用,多角峰、冰斗、“U”形谷、冰碛丘陵等地貌。 (4)沿海地区多海浪作用,常见海蚀柱、海蚀崖和海滩等地貌。;3.同一种外力作用在不同区域形成不同的地貌 (1)流水作用:上游侵蚀,中游搬运,下游沉积。因此,上游为高山峡谷,中游河道变宽,下游为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冲积岛等(如图13-8所示)。 图13-8;(2)冰川作用:高山上部侵蚀形成冰斗、角峰等,山下沉积形成冰碛丘陵、冰碛湖等。 (3)风力作用:在风源地附近,以侵蚀作用为主,形成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风蚀地貌;在风力搬运途中,风力减弱或遇障碍,会形成沙丘、黄土堆积地貌等。;4.根据沙丘形状和沉积物颗粒大小判断风向 (1)根据沙丘形状判断风向 图13-9;(2)根据沉积物颗粒大小判断风向 图13-10;考点互动探究; 图13-11 A.风力沉积、流水侵蚀 B.流水沉积、风力侵蚀 C.风力沉积、风力侵蚀 D.流水沉积、流水侵蚀;考点互动探究;(1)面积仍在扩大的平坦面是 (  ) A.T0 B.T1 C.T2 D.T3;(2)该断面河流流速最大的时期为 (  ) A.T3形成时期 B.T2形成时期 C.T1形成时期 D.T0形成时期;(3)推测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经历了(  ) A.持续下降 B.持续抬升 C.间歇性下降 D.间歇性抬升;考点互动探究;(1)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 (  ) A.向陆地方向推进 B.向海洋方向推进 C.位置稳定 D.反复进退;(2)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由此(  ) A.形成新的贝壳堤 B.加大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 C.形成河口三角洲 D.迫使河流改道;(3)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多条贝壳堤的形成说明河流入海口 (  ) A.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小 B.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大 C.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小 D.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大;考点互动探究;(1)导致该区域分异为X区和Y区的主要原因是(  ) A.流水侵蚀 B.岩层褶皱 C.风沙侵蚀 D.岩层断裂;(2)X区和Y区的玄武岩厚度存在差异是因为 (  ) A.喷发物质差异 B.冷凝环境差异 C.外力侵蚀差异 D.地壳运动差异;1.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 图13-15;考点互动探究;(1)理解各类岩石的相互转化和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 ①岩浆岩只能由岩浆冷却凝固而成,不可能由其他类岩石转化而来。 ②岩浆岩、沉积岩可转化为变质岩,

文档评论(0)

win金牌教育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