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_陈情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高中语文_陈情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了解本文的说理艺术:察理循情陈事。 学习掌握若干文言词句,掌握文中典型的文言实虚词。 通过诵读,体味作者的复杂情感;激发学生情感,传承中华民族的美好孝道。 教学重难点 了解本文的说理艺术:察理循情陈事。 教学方法 诵读体会和鉴赏相结合;学生探究和教师点拨相结合。多媒体课件的灵活运用。 课时安排 1课时。 一、名句导入 由《大学》“三纲领”:“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开篇导入。 1、“百善孝为先”,但是古人常说“忠孝不能两全”,西晋李密就遇到了这样的难题。请同学根据预习,能用一两句话概括,李密遇到了什么样的人生抉择难题呢?(板书:忠、孝、李密) 2、作者破解难题的办法是写了一篇“表”(原名《陈情事表》)。(板书“表”)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点出本文研讨的重点“忠”和“孝”,直奔主题。让学生概括李密面对的人生抉择难题,既检查预习效果,又因为提问难度不大,很快激活学生发言的积极性,为课堂教学做好了铺垫。 二、察理当尽忠,循情须尽孝 请两组同学先后诵读第一二段。要求:归纳所读部分的主要信息。 梳理第二段的信息,思考作者应该尽忠的原因:“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归纳明确:“圣朝清化”:察、举、拜、除。(重点解析“除”的意思) 讨论分析不得不尽忠的原因:“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召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是,实为狼狈。” 归纳明确:责、催、不许。 分组读第二段。注意诵读的语气,体会前后不同的感激、恼怒、狼狈的情感。 作者不能去尽忠的原因是:祖母。请学生从前三段中划处有关祖母的句子读读。第一段:“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第二段:“刘病日笃。”第三段:“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概括出祖母的形象:祖母是一位对我恩重如山,身缠重病,风烛残年的老人。(紧扣“婴”,婴,从女,賏(yīng).“賏”是颈项链。本义:妇女颈饰,似现代的项链。引申:缠绕,反复缠绕其上) 了解作者身世:“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伶仃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概括明确:“孤苦”“孤弱”,突出“孤”。 设计意图:先分析“应该尽忠”和“不得不去尽忠”,再分析“不能去尽忠”,避免了串讲课文的平淡与枯燥,使课堂有了波澜。讲析“除”“婴”等字,正扣住了学生的疑问之处,配合多媒体的课件,激发了学生对文字的兴趣,自然推进了教学流程。 三、忠孝可两全 问题:只说自身孤苦、祖母多病是“以情动人”,或许能打动一个君王,但是对于像晋武帝这样一个君王就很难说了。晋武帝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君王?李密又是用什么理由说服他的呢?其间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机变和才智呢? 知人论世,了解武帝 晋武帝的爷爷是司马懿,司马懿的对手就是大名鼎鼎的诸葛亮。他的父亲司马昭,“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而晋武帝司马炎,是晋朝的开国君主,废魏称帝,灭掉东吴,统一全国。为人阴险多疑。(板书:晋武帝) 以臣自称,主动站队 诵读三四段,找出其中使用最多的一个字。明确:文中重复了29次“臣”。除掉“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中的“臣逵”“臣荣”两个“臣”字是指他人,其余的27个“臣”字都是作者自称自指。 追问“臣”:字义?明确:臣是象形字。甲骨文字形,像一只竖立的眼睛形。人在低头时,眼睛即处于竖立的位置,字形正表示了俯首屈从之意。 再问:李密和晋武帝是什么关系?李密是晋武帝之臣吗(结合注释)? 总结:一个“臣”字,初读只是一个人称代词而已;追根溯源,细加揣摩可见作者以臣自称,主动站队,欲表忠心之情;知人论世,更可从作者遣词良苦用心之中见其机变才智。作者对人称的准确使用,含蓄巧妙的表达了他的“忠”。同类的词语概括:“陛下,圣朝——伪朝”。 以其之道,还治其身 追问:忠孝自古不能两全,第二段末作者提出陷入两难之境。既已于情于理“示忠”,为何抗旨?如何打消晋武帝的猜疑? 读第三段第一句,推敲语句。“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明确: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多么高明的说理方法。做一个孝顺子孙和做忠臣是统一的。圣朝孝治天下,对祖母“孝”是对圣朝“忠”,“矜育孤苦”,方显“圣朝”。李密通过这样一个《陈情表》,诚挚地表达了自己的孝心和不得不表达的忠心,又把自己的“孝”说成自己对晋武帝治国方略的支持。这就体现了李密的机敏和才情,这就是《陈情表》的魅力。 设计意图:追问探究,李密和晋武帝是什么关系?教学设问切中肯綮。设

文档评论(0)

ehuan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505200300001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