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郁证性泄泻证治.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 ? 郁证性泄泻证治 ? ? ? ? ? ? ? ? ? ? ? ? ? ? ? ? ? ?   金元时期张子和《儒门事亲·九气感疾更相为治衍二十六》载:“昔闻山东杨先生,治府主洞泄不已。杨初未对病患,与众人谈日月星辰缠度,及风云雷雨之变,自辰至未,而病者听之,而忘其圊。杨尝曰:治洞泄不已之人,先问其所好之事。好棋者,与之棋;好乐者,与之笙笛,勿辍。”杨先生并未用药治疗,而仅与患者谈论其所喜好之事,最终达到治病目的。这便是运用非药物方法治疗郁证性泄泻的典范。郁证性泄泻除了肝泄以外,尚有怒泄、惊泄、劳泄等多种。   怒泄   病因病机   《素问·举痛论篇》最早提出愤怒、生气可致泄泻:“怒则气逆,甚则呕血及飧泄,故气上矣。”明代王肯堂和清代吴谦对此解释为肝气上逆横犯脾土。《证治准绳·诸气》曰:“怒则阳气逆上而肝木乘脾,故甚则呕血及餐泄也。”《杂病心法要诀·诸气总括》曰:“若为怒触,怒则气逆甚呕血,其气上矣。上极而下乘脾之虚,则为飧泄也。”   临床表现   愤怒所致泄泻临床表现常伴见胸胁胀满疼痛、面青、手足冷、太息等,其脉多沉弦。清代李用粹《证治汇补·泄泻》曰:“肝泄者,忿怒所伤,厥而面青,必兼胁满。”何梦瑶《医碥·发热》曰:“恚怒不发,止自摧抑,则肝气不宣,郁而成热,妇人最多此证。证见胸胁胀痛,或飧泄,面青,手足冷,太息不乐,脉沉弦。”   治法方药   张景岳《景岳全书·泄泻》指出:“气泄证,凡遇怒气便作泄泻者,必先以怒时挟食,致伤脾胃。故但有所犯,即随触而发,此肝脾二脏之病也。盖以肝木克土,脾气受伤而然。使脾气本强,即见肝邪,未必能入,今既易伤,则脾气非强可知矣。故治此者,当补脾之虚而顺肝之气,此固大法也,但虚实有微甚,则治疗宜分轻重耳。如禀壮气实,年少而因气泄泻者,可先用平胃散,或胃苓汤。若肝气未平而作胀满者,宜解肝煎先顺其气。若脾气稍弱者,宜二术煎,或粘米固肠糕,或消食导气饮。若脾气稍寒者,宜抑扶煎、吴茱萸散,或苍术丸。若脾弱居多者,宜温胃饮、圣术煎,或六味异功煎。若既畏此证为患,则必须切戒气怒。”   一方面,张景岳认为怒伤肝可导致泄泻,用抑肝扶脾法治疗;另一方面,张景岳认为怒泄是否发生的关键要看患者脾胃强弱,并力倡“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重视健脾实土的治疗方法,根据患者脾胃虚实及年龄禀赋选方用药。   治疗怒泄的方药还有许多。如《医碥·发热》曰:“木郁则达之,宜逍遥散。”清代罗美《古今名医汇粹·怒伤肝证》曰:“怒则气逆,甚则呕血及飧泄……飧泄者,以四君子加青皮、柴胡、神曲、香附以清之。”《证治准绳·怒》曰:“怒则气逆,甚则呕血及餐泄是也。大法以悲胜之,或用药益肺金以平肝木。”   综上所述,治疗怒泻的主要原则可以归纳为强脾实土、抑木疏肝,方选解肝煎、抑扶煎、逍遥散合四君子汤、平胃散、胃苓汤、二术煎、粘米固肠糕、消食导气饮、吴茱萸散、苍术丸、温胃饮、圣术煎、六味异功煎等。治疗时应重视患者情志的调摄,切记生气。   惊泄   病因病机   指受惊吓而导致泄泻,小儿多见,为小儿泄泻的特殊类型。多因小儿大脑心智发育未熟,易受惊吓,但亦可见于成人,如:“屁滚尿流”即是因受惊吓而发生二便失禁的极端事件。惊泻为受惊后,肝(胆)之气横逆犯脾或脾气素虚肝木乘之,或受惊后,心为君主之官不明,水入谷道。小儿惊泻甚至可见因食脾虚受惊或怒动肝火的母乳而发生者。   明代薛铠《保婴撮要·惊泻》曰:“小儿惊泻者,肝主惊,肝,木也,盛则必传克于脾,脾土既衰,则乳食不化,水道不开,故泄泻色青,或兼发搐者,盖青乃肝之色,搐乃肝之症也。亦有因乳母脾虚受惊,及怒动肝火而致者。”   金元朱丹溪《脉因证治·泄》提出心受惊则水入谷道,曰:“惊泻者,因心受惊,惊则气乱,心气不通,水入谷道而泄。”   临床表现   主要有泻下粪便色青如草色、质稠胶,面青色,眼微青,睡中惊跳,夜卧不安,昼则惕惊,或兼身微热甚或抽搐反张。如宋代刘昉《幼幼新书·惊泻第三》曰:“茅先生小儿有中惊泻候:面青色,眼微青,身微热,下泻青红水,或如草汁。此候本因先有惊,积在后,吃冷物冲发致此。”明代孙志宏《简明医彀·泄泻》曰:“惊泻,则大便菜色,睡中惊跳”。   治法方药   《幼幼新书·惊泻第三》曰:“所治者,先用活脾散,镇心丸夹乳香散、匀气散与调理即愈。”   《脉因证治·泄》曰:“惊泻者……心脉散大者,是宜调心利水。”元代曹世荣《活幼心书·诸泻》曰:“惊泻,粪青如苔,稠若胶粘,不可便止,但镇心抑肝,和脾胃,消乳食,斯为治法。先投五苓散,次用三棱散,水姜、粳米煎服,或三解散,煨神曲、生姜煎汤调服,及沉香槟榔丸、不惊丹调治。”   《保婴撮要·惊泻》曰:“小儿惊泻者……法当平肝补脾,慎勿用峻攻之药。脾气益虚,肝邪弥甚,甚至抽搐反张者,亦肝火炽盛,中州亏损之变症也。”“凡见惊

文档评论(0)

资教之佳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专注教学资源,助力教育转型!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30101033200002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