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幽州台歌教案.doc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登幽州台歌教案 登幽州台歌教案 登幽州台歌教案 登幽州台歌 【篇一:登幽州台歌教课方案】 登幽州台歌教课方案 一、教材剖析: 《登幽州台歌》是初中(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 词朗读中的一首。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 “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 民族优异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加强民族文化认可感,加强民族凝 聚力和创建力,拥有不行代替的优势。 ”朗读古代诗词,并能借助注 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能够更好的提高我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二、学生剖析: 《登幽州台歌》主假如针对八年级学生,经过对本章节的学习,让 学生进一步认识古诗词,领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对古诗词 的鉴赏能力。 三、教课目的 1、有感情的朗诵这首诗并理解其粗心; 2、领会作者思想感情。 3、认识 “歌 ”这种体裁,提高学生古诗词鉴赏能力。 四、教课步骤: 本节课将经过五个步骤进行教课:导入 —解说 —鉴赏 —发问 —总结。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本章我们将进入古诗词的学习,诗歌就像一颗绚丽的明 星,在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中独放异彩。而在众多诗人中间,有这 样一位诗人,他胸襟弘愿,博学多才却屡受排斥,报国无门。他难 寻知己,独上高楼;感慨万千,悲从中来,于是写下了一首千古传 唱的诗。今日老师将和同学们一同走进诗人的心里世界,领会中华 古诗的魅力。大家知道诗人是谁吗? 2、学生回答。对,就是陈子昂,大家经过预习,对他有了必定的了 解。那么老师再稍作增补(陈子昂 (约 659-700) 唐朝文学家。字伯玉, 射洪(今属四川 )人。因曾任右拾遗,后代称陈拾遗。青少年时轻财好 施,大方任侠。 24 岁举进士,以上书论政获得武后重视,授麟台正 字。后迁右拾遗。曾因 “逆党 ”反对武后而被株连坐牢。在 26 岁、36 岁时两次参军边塞,对边防很有些远见。 38 岁科辞官返乡,后被县 令段简伤害,冤死于狱中。陈子昂是唐诗改革的前驱者。其诗思想 充分,语言刚健朴素,对唐朝诗歌影响巨大,张九龄、李白、杜甫、 元稹、白居易都从中遇到启示。 )。 3、这样一位才子,这样一位胸襟弘愿的诗人写下的诗会带给我们怎 样的感觉呢,今日我们就经过学习他的《登幽州台歌》一同感觉一 下。 (二)解说诗文 1、歌:唐朝从前,写诗不讲究平仄、对仗,用韵自由,句式句数不 拘,每句则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诸体(后代使用古体 诗、七言者许多),唐人因此将这种诗歌称为古体诗。最主要的三 类就是: “歌”、 “行”、“吟”三体,属乐府 。 2、写作背景: 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 (696) ,契丹李效忠、孙万荣等攻下营州。武则 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训,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当顾问,伴同出征。 武为人草率,少谋略。次年兵败,状况紧迫,陈子昂恳求遗万人作 前驱以击适,武不允。稍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武不听,反把他 降为军曹。诗人接连遇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所以登上 蓟北楼(即幽州台,旧址在今北京市 ),大方悲吟,写 下了《登幽州台歌》 4、翻译: 先代的圣君,我见也没见到, 后辈的明主,要等到什么 时候?想到宇宙无穷渺远,我深动人生短暂, 单独凭吊,我涕泪纵 横凄恻悲愁! (三)鉴赏 1.前两句诗 —— 不时角度(前、后)。先人指古代礼贤下士的明君, 来者指现代礼贤下士的明君。 “前不见 ”“后不见 ”,时间无止无休, 而自己的生命短暂,而自己因 “不见 ”明君,不可以发挥自己的才干, 功业未成,空老一世。写出了作者生不逢时,怀才不遇(胸襟才学 但生不逢时,难以发挥)的境遇,表达了作者心里的愁苦之情。 2.后两句诗是从 —— 空间角度(天、地)。空间无穷辽远。在无穷 的时间与空间眼前,诗人感觉孤单,孤独,悲凉。自己生不逢时, 怀才不遇,功业未成,空老一世,面对先哲云集的黄金台,诗人深 感在浩大的宇宙眼前,自己的微小(暗喻以自己一人之力难以扭转 时势)。 3.在艺术表现上,前两句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绵长;第三句登楼眺 望,写出空间辽阔。在广阔无垠的背景中,第四句描述了诗人孤单 孤独悲痛愁闷的情绪,两相照射,格外动人。念这首诗,我们会深 刻地感觉到一种凄凉悲壮的氛围,眼前忧如出现了一幅北方旷野的 苍莽广阔的图景,而在这个图景眼前,兀立着一位胸襟弘愿却因报 国无门而感觉孤单悲伤的诗人形象,因此深深为之激动。 4.在用辞造语方面,语言古朴练达,境界苍莽遒劲。同时,在句式 方面,采纳了长短参错的楚辞体句法。上两句每句五字,三个停留, 其式为: 前──不见 ──先人,后 ──不见 ──来者; 后两句每句六字, 四个停留,其式为: 念──天地 ──之──悠悠,独 ──怆然 ──而── 涕下。 前两句音节比较急促,传达了诗人生不逢时、抑郁不平之气; 后两句各增添了一个虚字( “之 ”和 “而”),多了一个停留,音节就 比较舒

文档评论(0)

137****723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