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南北地震带为例研究面向地震应急的宏观震中与微观震中偏移模型(历史学毕业论文).docVIP

以南北地震带为例研究面向地震应急的宏观震中与微观震中偏移模型(历史学毕业论文).doc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以南北地震带为例研究面向地震应急的宏观震中与微观震中偏移模型(历史学毕业论文) 文档信息 属性: F-016J42,doc格式,正文8367字。质优实惠,欢迎下载! 适用: 作为文章写作的参考文献,解决如何写好实用应用文、正确编写文案格式、内容摘取等相关工作。 目录 TOC \o "1-9" \h \z \u 目录 1 正文 1 搞要 1 关键字:宏观震中;微观震中;偏移量;南北地震带 2 0 引言 2 1 研究区域与数据选取 3 2 数据处理与分析 5 3 不同时期偏移量的对比分析 7 4 结论与讨论 9 参考文献: 11 论文原创声明(模板) 13 论文致谢(模板) 14 正文 以南北地震带为例研究面向地震应急的宏观震中与微观震中偏移模型(历史学毕业论文) 搞要 摘要:以南北地震带为例,通过对1920~2011年全国有记录的各种震级地震资料的整理统计,利用投影分析,计算出宏观震中与微观震中之间的偏移量,研究震级和偏移量之间存在的非线性衰减模型,并对模型拟合的有效性进行了分析。结合我国地震测震技术发展的阶段性特性,探索研究了时间对偏移量的影响 关键字:宏观震中;微观震中;偏移量;南北地震带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0666(2016)04-0646-10 0 引言 破坏性地震发生后的地震灾害损失快速评估是依据地震速报定位参数进行的。地震发生时,根据仪器定位的微观震中及有关参数来进行震害快速评估,无疑是震后反应最迅速、最节省财力且最为方便的做法(刘吉夫,王晓青,2006)。但在实际应用中,这种方法做出的震害快速评估结果往往与实际震害结果相去甚远,主要是因为仪器测定的震中与实际震中不一致。刘吉夫和王晓青(2006)将微观震中与宏观震中的关系按照地理位置进行东西部的分区,研究认为中国大陆东西部,宏观震中与地震速报定位结果的偏离存在明显的差异,这表明宏观震中与地震速报定位的偏离存在分区不确定性,宏观震中与地震速报定位震中的相对空间位置在中国大陆的东部和西部均满足二维正态分布。李闵峰和李圣强等(2000)将偏移量按照南北断裂带进行研究,认为在南北地震带众多震例分析基础上建立的震后宏观震中的可能位置快速判定方法具有可操作性。兰晓雯和田家勇等(2011)以新疆地区为例,在发震断层对微、宏观震中偏离的影响分析中指出宏观与微观震中的偏离方向和偏离距离是发震构造类型、地震震级和构造应力场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利用全国的速报震中与宏观震中数据以及速报震中与宏观震中偏差的概率分布经验参数,得到地震速报参数与最后确定的地震参数之间平均偏差在25~30 km范围内。这种偏差在经济条件空间变化较大的地区,如城乡结合部、重要设施附近等,对地震灾害评估结果有很大影响(孟玉梅等,2001;余国政,1993;王晓青,绍辉成,2003)。在此研究基础上,本文主要研究偏移量与震级之间的关系,以及随着时间推移,偏移量的整体变化趋势,以期对宏观震中的盲估产生一定借鉴作用。 1 研究区域与数据选取 研究区域及其地质概况 从宁夏,经甘肃东部、四川西部直至云南,有一条纵贯中国大陆、大致呈南北方向的地震密集带,被称为中国南北地震带,简称南北地震带,该带向北可延伸至蒙古境内,向南可到缅甸。南北地震带地质构造非常复杂,位于印度板块、塔里木―华北板块和华南板块3大板块的结合带及边缘带,发育有大量的巨大线状、弧形深断裂带,各断裂带多具分支、合并和切割等组合特征,一般都呈NW―NNW向,在弧形转折段则呈SN向,而东部地区则呈NE向(张春山,2003)。按照地质力学的观点,本区处于川滇径向构造体系与青藏歹字形、云南山字形、新华夏系等构造体系互相交织的复杂构造部位(兰晓雯,田家勇,2011)。构成其基本构架的巨型反S形或缓弧形构造带,分布在中部的弧顶朝南的弧形构造以及发育在东界附近的旋卷构造,成为南北地震带的3大构造特色,它们都是塑性伸展流动的产物。弧形构造形态实际数据分析表明,地壳物质向南移动的规模,由北往南逐渐加大,从西到东逐渐减小;自°N往南,青藏高原物质东移量逐渐加大。这条地震带上,集中了中国有记录以来一半以上的8级大地震。本文主要研究位于南北地震带上的宁夏、青海、甘肃、云南以及四川5个省有记录以来的地震情况,因为研究区域集中了大量有记载以来有名的大地震,且属于地壳活跃,活动频发的地震带上,所以以此地震带为研究对象研究地震和偏移量的关系以及时间对偏移量的影响有较好的代表性,而且还可以将得到的最终研究结果应用于其他地震的评估与研究。 数据选取 选取全国范围内1920~2011年有记录以来的所有大小地震作为研究目标,数据资料来源包括《1966~1989年中国地震灾害损失资料汇编》(中国地震

文档评论(0)

ayun199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