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部编版初中历史《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精品教案(word版).docxVIP

2022年部编版初中历史《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精品教案(word版).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开展情况;知道近代以来中国人在衣、食、住、行生活的变化;分析理解中国民族工业的开展特点和社会生活变化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通过资料、图片和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开展和社会生活的变化;教师引导,学生主导,共同探究问题,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使学生认识到中国近代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开展;让学生感受到张謇、侯德榜等人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怀和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教学难点】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开展和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曲中国梦把我们带回了跌宕起伏、波澜壮阔的难忘岁月。当鸦片战争开启中国近代史后,中华儿女就有一个梦想,一个民族复兴的梦想。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民族复兴》展览时强调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荣耀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实现民族独立,开展民族经济、振兴民族工业、改善人民生活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所在。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去感受一下,近代以来中国民族工业的开展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目标导学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开展 教师讲述: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是指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的民办资本主义机器工业。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说一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开展阶段。 学生答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主要的开展阶段有:甲午战争后、辛亥革命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国民党时期。 教师出示:《张謇》《大生纱厂》 提问:张謇原来的人生目标是金榜题名,后来为什么又转向办实业,创办大生纱厂? 学生答复:甲午中日战争后,外国在纷纷在华开办工厂,实业家张謇积极开展本国工商业,以抵抗列强对中国的剥削,以挽回中国的利益。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找出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开展出现“短暂春天〞的原因有哪些? 学生答复:①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主义,为民族工业的开展扫除了障碍;②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公布了一系列奖励开展实业的法令;③各种实业团体和个人、海外华侨纷纷投资创业;④一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开展迅速。 教师提问: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战后继续开展,但到了20世纪30、40年代却为什么陷入了萧条? 学生讨论后答复,教师总结:这一时期民族工业受到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外,还受到官僚资本主义的摧残。 6.教师展示材料:《民国初年江浙地区民族工业分布图》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根据材料,说一说中国民族工业开展的特点? 学生答复: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以轻工业为主,重工业开展较小。 教师提问:还有其他的特点吗? 学生答复:总体开展滞后,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差等。 教师强调: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从诞生起就深受殖民主义和封建主义,以及后来的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造就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开展“先天缺乏、后天畸形〞的开展特点。 目标导学二:社会生活的变化 1.教师讲述:近代交通运输业的飞跃离不开两次科技革命的推动。英国和美国走在世界的前列,创造了以蒸汽机为动力的火车和轮船,之后又出现了电车、汽车、飞机等交通工具,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当鸦片战争翻开中国国门后,西方科技文化伴随着侵略也大量传入中国,包括火车和轮船在内的近代化的产物也进入中国,逐渐取代了中国传统交通工具轿子、马车和旧式帆船。 2.教师引导:常言道:“要想富,先修路〞,请同学们结合教材,说一说传入中国的新式交通工具有哪些?给人们带来了哪些便利? 学生答复:新式交通工具有:火车、轮船、电车、汽车、飞机等。 学生答复: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促进了商品的流通,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同时也便利了外国列强对中国的掠夺。 教师过渡:伴随着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开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也开始发生了深刻变化。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完成以下表格: 剪发辫 强令男子剪掉辫子,劝禁女子缠足 易服饰 穿中山装、西服、旗袍成为时尚 改礼节 废除跪拜礼,代之简单的鞠躬、握手礼;取消“老爷、大人〞的称谓,代之以“先生〞称呼。 习洋俗 西餐、西式蛋糕、洋酒、洋烟、洋布在沿海流行,时装,烫发流行 5.教师出示:《中山装》、《旗袍》 讲述:中山装和旗袍是民国时期主要服装,人们穿着中山装尽显男人本身,身穿旗袍展现女性窈窕身姿,将女人的妩媚典雅、山水韵律尽情表达,在绚丽的色彩中感受生活的多姿多彩。 三、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沿着先人的足迹,走进了百年前的中国,目睹了我们的祖先,在中西文化的碰撞的年代,不断

文档评论(0)

186****388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