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联素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关系.doc

脂联素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关系.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脂联素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关系 目录 TOC \o "1-9" \h \z \u 目录 1 正文 1 文1:脂联素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关系 1 1 脂联素的结构及生物学特性 1 2 脂联素与动脉粥样硬化 2 3 脂联素与冠心病 4 文2:脂联素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关系 4 1 脂联素的结构及生物学特性 5 2 脂联素与动脉粥样硬化 5 3 脂联素与冠心病 7 参考文摘引言: 8 原创性声明(模板) 9 文章致谢(模板) 9 正文 脂联素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关系 文1:脂联素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关系 脂联素(adiponectin)是脂肪组织分泌的一种激素蛋白[1],参与葡萄糖和脂质的代谢调节。大量研究表明,脂联素具有抗高血糖,抗动脉硬化等效应[2],且脂联素水平随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呈进行性下降,低脂联素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3] 1 脂联素的结构及生物学特性 人体脂联素是由244个氨基酸组成,相对分子质量30×103。基本结构分为4个部分:含N端的信号序列、非胶原蛋白同源序列、胶原蛋白样结构域和C端的球状结构域[4]。脂联素与胶原蛋白Ⅷ、Ⅹ、补体蛋白C1q有高度的同源性,其基因全长17kb,定位于染色体3q27。该基因包括3个外显子和2个内含子,已检测到发生在外显子3的错义突变和第45、276位点的基因多态性改变(G/G基因型)患者的血浆脂联素浓度明显降低。人体内血浆脂联素浓度为5~30 mg/L,且无昼夜分泌 规律 的变化,也不受进餐的影响。 2 脂联素与动脉粥样硬化 有研究表明,肥胖病人血浆脂联素水平低于非肥胖者[5],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CDA)患者血浆脂联素水平较2型糖尿病不伴有冠心病患者低,非糖尿病非冠心病人群最高。临床观察还发现血浆脂联素水平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呈正相关。在转基因小鼠的研究中发现脂联素的缺失可导致血浆游离脂肪酸清除延迟。脂联素缺乏鼠的动脉内膜增厚,给予外源性脂联素可抑制该效应[4]。Kubota等[6]研究发现脂联素敲除的纯合子小鼠血脂和血糖的代谢是正常的,但给予外源性(机械性)血管损伤后,其动脉血管增厚的发生率比野生型小鼠高2倍以上,而感染携带有脂联素基因的腺病毒之后却能完全扭转动脉内膜的过度增生。脂联素基因敲除可以促进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6]。这说明脂联素水平降低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密切相关。 动脉粥样硬化的内皮损伤反应学说认为,该病各种主要危险因素最终都将损伤动脉内膜,而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形成是动脉对内膜损伤作出的炎症纤维增生性反应的结果。动脉内膜受损后可表现为功能紊乱或解剖损伤。大量研究表明,脂联素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表现出了多方面的抑制作用。 抑制功能紊乱 在长期高脂血症的情况下,增高的脂蛋白,主要是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oxLDL)和胆固醇对动脉内膜造成功能性损伤,使内皮细胞和白细胞(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表面特性发生变化。单核细胞黏附在内皮细胞上的数量增多, 并从内皮细胞之间移入内膜下成为巨噬细胞,通过清道夫受体吞噬,转变为泡沫细胞,形成最早的粥样硬化病变脂质条纹。Ouchi等[7]发现脂联素对巨噬细胞胆固醇含量及脂质堆积有阻断作用。用生理剂量的脂联素对巨噬细胞进行处理,3 d 后,其胆固醇含量比对照组减少了35%。有研究发现,脂联素可通过抑制cAMP蛋白激酶A(PKA)介导的核因子κB(NFκB)信号的发送来调控内皮细胞的炎症反应,从而阻止单核巨噬细胞黏附于内皮细胞[2]。脂联素抑制脂质在内皮下的聚集、并且在mRNA水平和蛋白质水平抑制在巨噬细胞的表达的A型清道夫受体,抑制巨噬细胞向泡沫细胞的转变,从而阻断了粥样硬化病变脂质条纹形成的最初阶段。 抑制解剖损伤 在血流动力学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如血压增高、动脉分支形成特定角度、血管局部狭窄等产生湍流和切应力,使动脉内膜发生解剖损伤。当内膜受损时,血液中的血小板得以黏附、聚集于内膜,形成附壁血栓。血小板释出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DGF)等在内的许多因子。这些因子进入动脉壁,促使平滑肌细胞增生,吞噬脂质,形成动脉硬化病变。PDGF刺激平滑肌细胞和纤维细胞增生和迁移,也刺激新的结缔组织生成。PDGF中的PDGFβ蛋白不但使平滑肌细胞迁移到富含巨噬细胞的脂质条纹中,使之转变为泡沫细胞,并且促使脂质条纹演变为纤维脂肪病变,最终发展为纤维斑块。Arita等[8]研究发现,脂联素能够特异性地与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B(PDGFBB)受体结合,生理浓度下既可显著抑制PDGFBB与人平滑肌细胞结合,从而显著抑制平滑肌细胞的增殖与迁移。还发现脂联素以剂量依赖的方式强烈抑制PDGFBB的诱导的p

文档评论(0)

ating199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