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双减”作业设计:小学数学二年级作业设计案例.docx

2022-2023学年“双减”作业设计:小学数学二年级作业设计案例.docx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克和千克的认得 教材:人教版 学段:第一学段二年级 学科:数学 作业类型:实践型作业 作业设计: 【课标要求】 《功课标准(2022年版)》在第一学段的“学段目标”中提出:“理解常见的量”“在具体情景中,能选择恰当的单位进行简洁地估算”;在“学段内容”中提出:“在现实情景中,感受并认得克、干克、吨,能进行简洁的单位换算”,“能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常见的量有关的简洁问题。 【作业设计目的】 1.让孩子多种感官参加1千克和1克质量观念的建立,加深对千克和克的认得,体验生活中的数学。 2.让孩子理解用秤称物体的办法,懂得看秤。 【作业设计内容】 克和千克的认得作业设计姓名:逛超市 1.调查一下那些袋装或瓶装物品是用“克”或者“千克”作单位?(先填写下表,再拍几张调查时的照片或视频,发给老师,和同学们共享。) 2.调查1千克物体的数量。 (1)称1千克鸡蛋,数数大概有()个。 (2)称1千克苹果,数数大概有()个。 (3)称1千克(),数数大概有()个。 3.拎一拎。 (1)用手拎1千克物体,保持1分钟,感受是()。 (2)用手拎10千克物体,保持1分钟,感受是()。 (3)用手拎一拎,你最多能拎起()千克重的物品。 4.我想说. 通过今日的考察,把你的思考写一写,并与父母交谈。 5.我来评(选择一种,涂满相应的五角星)。 我能仔细完成且有图片资料:☆☆☆☆ 我能仔细完成但无图片资料:☆☆☆☆☆ 我完成的一般:☆☆☆ 【实施的过程与策略】 我的作业设计是这样实施的: 一、课前让学生收集了1克和1千克的物体。课堂上让学生“估一估”、“掂一掂”,在充足的动手、动脑过程中感知1克有多重,1千克有多重。并让学生探究了“克”与“千克”之间的关系。1克=1千克。还用课件展示了各种称物体质量的工具:天平、各种秤。 二、课上还进行了基础练习,加深对“克”与“千克”的认得。在这一环节我设计了“我是小法官”“填重量单位”、“看谁估得准”三种类型的练习,让学生在推断、填空、比赛中获得提高并逐步将所学数学学问内化为学生的数学才能。 三、为了进一步让孩子多种感官参加1千克和1克质量观念的建立,加深对千克和克的认得,我布置了课后作业“逛超市”。 “逛超市”这项活动紧密联络生活,亲近而有效。“克”与“千克本身就是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所以把问题复原到生活中后,学生感到很亲近。让学生充足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调查1让学生调查“净含量用克’、千克’做单位的物体”在调查中加深学生对“克”与“千克的概念的认得。调查2在建立1千克概念的基础上、培育学生估计物体质量的意识。调查3让学生在拎一拎的活动中理解用秤称物体的办法,懂得看秤。使他们不仅学到了数学学问,而且丰富了他们的数学活动经验。4我想说环节可以使学生主动的把逛超市的实践活动中有关质量单位的感受进行整理和回顾。5我来评环节,激发孩子参加实践活动的喜好,调动孩子的内驱力。 【作业效果分析】 数学功课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学问体验是《功课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这项作业在孩子学习了克与千克后进一步让孩子多种感官参加1千克和1克质量观念的建立,加深对千克和克的认得,体验生活中的数学。学生感到很亲近,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亲近联络。 全班48位同学主动地参加到调查活动中,并按要求做了记录。87.5%的同学在自评环节示意自己仔细完成且有图片,4.2%的同学在自评环节示意自己仔细完成但没有图片,8.3%的同学在自评环节示意自己完成的一般。学生用眼睛观赏,用肌肉感觉来感知。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建构属于自己的学问体系。学生亲身感受物体都有轻、重,使学生对看不出、听不见的质量能够用手或身体的其他部位的感觉而感受到,体验并比较什么“重”什么“轻”。学生亲身感受“千克”“克”的适用情况。在实际操作中让孩子理解用秤称物体的办法,懂得看秤。 【案例反思】 学生亲身经历的这种感受不是教师讲解、灌输得来的,而是学生亲身体验到的。整个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学生以“做”的方式进行学习活动。他们不仅理解了“克”“千克”的正确含义,更重要的是体验。体验是由身体活动和挺直经验而产生的感情和意识,体验让学习进入性命领域。由于有了体验,学问的学习已不再仅仅局限于认知与理性范围,它已拓展到感情、性命和人格等领域,从而使学习过程不再仅仅是学问增长的过程,而且是身心、人格健全和发展的过程。数学学习的体验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一个突出特征。找生活中不同物体的质量,感受它们的质量,丰富学生的数学体验。这种感受、体验不仅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也是未来“学会生存”必备的本领。“克”“千克”的概念在学生头脑中的建立,学生经过眼睛观赏、脑子思考、嘴巴表达、双手操作,心灵感悟,即用自己身体亲身经历、体验后逐步形成的,它将必沉积到学生的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57****998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