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2022-2023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调研测试语文试卷【含答案】.doc

南京市2022-2023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调研测试语文试卷【含答案】.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南京市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调研测试 高 二 语 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答案写在答题纸上的指定位置。考试结束后,交回答题纸。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 (本题共5小题, 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这个说法自然没错,但它在强调《诗经》的文学特征时, 忽略了它在伦理层面的意义——而后者显然更为重要。严格地说,《诗经》是一部伦理的乐歌总集,它是华夏先民把自己对于国家、社会、家庭、婚姻、人生、自然等诸多方面的态度与认识,通过自然的歌唱,最诚挚地表现了出来。所以,如果在概括《诗经》是怎样一部著作时抛弃了“伦理”二字,对《诗经》性质的定义就是不准确的,至少是不全面的。关于这一点,钱穆先生在《中国文化史导论》中有很好的说明。他说:“我们要懂中国古代人对于世界、国家、社会、家庭种种方面的态度观点,最好的资料,无过于此《诗经》三百篇。” 近代学者曾经认为从文学角度研究《诗经》,是恢复了《诗经》本来的面貌。顾颉刚连载于1923年《小说月报》上的大文《诗经的厄运与幸运》明确指出:“《诗经》是一部文学书。”当时一批学人,如胡适、郑振铎等,都参加了关于《诗经》性质的讨论,并且达成了共识:《诗经》是文学,不是经。但是《诗经》在几千年的中国历史上所产生的作用和影响,仅仅是一部“诗歌总集”能够概括的吗?显然不能。我们还必须看到, 它是“诗”也是“经”,它是文学与伦理的凝合。“诗”成就了它的美质,伦理成就了它“经”的地位。如果我们仅仅把它作为文学对待,我们就会把两千年来研究《诗经》的大著作当作封建的垃圾处理掉,这对前人的成果是一种极不尊重的态度。 《毛诗序》说,《诗经》是“发乎情,止乎礼义”的。从“情”的角度说,它是“诗”。我们每个人都有“情”。人常说“七情六欲”,何谓七情?《礼运》说:“喜、怒、哀、惧、爱、恶、欲, 七者弗学而能。”也就是说, 这“情”是与生俱来的, 不需要学习就能获得。情是一种生命活力的表征,一个正常的人如果没有了“情”,不喜不怒, 不忧不乐,不怨不惧,这说明他的生命力已经走向衰竭了。所以《诗序》说:“发乎情, 民之性也。”但是,对于一个人来说,表达情感要看对象,要分场合。所以这“情”,要能“发”能“止”。“发”是起点,“止”是终点。发所当发,止所当止,这就合于“礼”的要求了。我们给《诗经》在“五四”以来的性质认定中, 加了“伦理”二字, 这“伦理”的意义便在“止乎礼义”中。 因为“止乎礼义”, 就意味着要合于道德规则。像中国人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等观念形态的东西,都要在这歌唱中体现出来。 这里还须提到一点,《诗经》中的诗歌,原来是配乐奏唱的,因此有人说,《诗经》在它的时代,音乐生命远盛于它的文学生命。而这种唱奏,都是在礼乐的规定下进行,它是礼乐文明的一个主要载体。孔子之所以非常重视《诗经》,原因正在这里。所以我们对它的定义是“伦理的乐歌总集”。 (选自刘毓庆《诗经:顺人情而循礼仪》,有删改) 材料二: 说起“诗三百”, 我们今天总把它看成是“纯文学”, 不过当时却不然。后世所说的文学,以及官僚, 文人, 民间, 这些概念那时候都还没有。《论语·先进》中说到的孔门四学, 曰德行, 曰言语, 曰政事, 曰文学,此所谓“文学”,包括《诗》,也包括《书》和《易》, 大致是指流传于当时的文献典籍而言。而《诗》不仅是美的文辞, 而且是美的声乐,故它既是文典,而又可以作为“乐语”,作为“声教”, 为时人所诵习。 如此意义之文学,《诗》自然不是出自“里巷歌谣”,《雅》《颂》不是,《风》也不是。《诗》的时代,是封建宗法社会的时代——这里说到的“封建”,正是它的本来意义。在此意义的封建制下, 以社会等级论, 可以划分为贵族与非贵族,前者包括大夫与士, 后者为庶民与奴隶。以居住地域论,可别作国人与野人,前者包括贵族、工商,后者为庶人。若依社会职能,则又可分别为二, 即劳心者(贵族)与劳力者(非贵族),前者的社会职能为政治、军事、文学,后者为农、工、商与各种贱役。若更细论, 则贵族中尚有层层等级, 非贵族中又有层层等级。比如士,乃武士也,是低级之贵族,居于国中,他有统驭平民的权利,也有执干戈以卫社稷的义务,其地位则低于大夫, 高于庶人, 而仍属君子。至于奴隶与庶人,便都属于小人。这是从《左传》《国语》等东周文献中可以得到的认识。因此,《诗》中写到的从戎之君子,不会是士以下的庶人。而庶人与奴隶,那时候王可以把他随土田等物一起赐与受命者,他也可以被用来买卖交换——“五夫”之价与“匹马束丝”等,见于西周金文。至于庶人的生活状况,其水平之低下,条件之恶劣, 由现代考古发掘中所见, 可以知道得很真切。《风》曰堂曰室, 曰

文档评论(0)

百年树人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一线工作者,省市一线名师,愿意分享优质资源给所有需要的人。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