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个案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2

PAGE1

甘肃电大教育管理(本科)专业

教育管理实践报告

报告标题:留守儿童个案研究报告

分校(工作站)

分校(工作站)天水分校

教学点甘谷

届别2010届

姓名马彦伟

学号081020029

指导教师卢广平

是否申请学位否

论文完成时间2010年5

留守儿童个案研究报告

【前言】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批农民进城务工,在广大农村地区催生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农村留守儿童。而且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也在逐年增加。留守儿童是典型的弱势群体,由于亲情和家庭教育的双重缺失,造成他们在学习与心理发展方面存在以下问题:学习情况不佳、行为习惯不良、人格发展不健全等。父母外出打工后,与留守儿童聚少离多,沟通少,远远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的角色要求,而占绝对大比例的隔代教育又有诸多不尽人意处,这种状况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饥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学习受到影响。

本次个案研究的目的是以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为视角考察留守儿童的生存现状,即透过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折射出甘谷留守儿童的教育状况、生活状况、心理状况。在研究调查的基础上,本文分析了留守儿童的教育需求,为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解决提出自己的建议,以期为我们国家未来的发展和建设尽绵薄之力。

【正文】

一、个案的描述

在甘谷县大像山镇东关村,有一名叫王楠的学生,在甘谷县模范中学七年级二班上学,性别男,现年14岁。在家里,王楠只有71岁的奶奶照看,父母常年外出打工,一家人聚少离多。通过调查、家访和对其本人的访谈,笔者了解到其母亲是一个文化水平较低,只上了小学二年级,对儿子的管教疏松,也不知如何管教,随着儿子的渐渐长大,一些坏习惯也越来越多,其母亲也感觉对儿子无所适从。再加上父母常年外出打工,只有奶奶在照看,如果让其奶奶照顾日常生活是没问题的,但是教育监护却远远不够。由于家庭监督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就养成了他的惰性,学习缺乏自觉性,老师布置的作业能拖则拖,多一点也不想做。由于根基打得不牢,使学习成绩不断滑落。长期以往,致使王楠养成粗心马虎,做了错事,不接受批评,表现出较强的虚荣心和反抗心理。

二、个案分析

通过对王楠同学的调查,发现王楠在个性特征中存在做事马虎、漫不经心,对待家庭作业则是能拖就拖,比较懒散,不愿与人交往,性格暴躁等特征,经调查,笔者认为,导致这些结果的原因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生活方面:与其他孩子相比,王楠缺少父母的照顾,容易在营养状况、身体健康等方面受到影响。特别是在年幼的阶段,孩子的养育、保护显得更为重要,如果不能与自己的父母在一起生活,

医生,及时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心理上的困惑。

(3)广泛开展有助于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各类活动

如亲子活动等,加强家长与幼儿之间、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交流互动,引导幼儿互助互爱,让留守儿童充分感受到来自集体的温暖。推行寄宿制管理,对部分不能得到有效监护的留守儿童,可动员家长将其转入学校寄宿,由专门教师负责其饮食起居生活。实行寄宿制管理的孩子有着相似的经历,对他进行集中管理,不但容易唤起孩子的自信,而且能激发学习热情,增强集体归属感。

【参考文献】

[1]范方,桑标.《亲子教育缺失与留守儿童人格、学籍及行为问题》,2005.4

[2]孙鸿雁,徐文新.《我国青少年心理健康分析[J]》.中国青年研究,2004.12

[3]王玉琼,马新丽.《留守儿童、问题儿童—农村留守儿童抽查[J]》,2005.1

[4]朱有志,方向新.《农民关注的十大问题》,2006.1

[5]关颖,鞠青.《全国未成年犯抽样调查分析报告》,2005.5

[6]《四川省富顺县义务教育段留守儿童教育研究》陈光明2006.10

文档评论(0)

182****661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