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发展与教育心理学》阶段测试及答案(4).docxVIP

自考《发展与教育心理学》阶段测试及答案(4).docx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自考《发展与教育心理学》阶段测试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既是实现道德目的、动机的手段,也是品德的外部标志,指的是()。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正确答案:D解析:P271道德行为是在一定道德意识支配下所采取的各种行动。它是实现道德目的、动机的手段,也是品德的外部标志。

2、皮亚杰研究个体道德判断的主要方法是()。

A、对偶故事法

B、道德两难故事法

C、对偶比较法

D、时间序列法

正确答案:A解析:P275对偶故事法是皮亚杰研究道德判断的主要方法。即向儿童提出各种成对的故事,在每对故事中都有因某种故意的或无意的行为造成的不良结果,然后问儿童引起这两种不良结果的哪--种行为是“更坏的”。如一个故事讲玛丽想让妈妈高兴,便剪了一块布给妈妈做补丁,不小心把自己的衣服剪了个大窟窿;另一个故事讲玛格利特趁妈妈不在时,拿妈妈的剪子玩,把自己的衣服剪了个小窟窿。要求儿童判断这两个小朋友的行为哪种更坏。他们发现不同年龄的儿童判断的标准是不同的,年龄小的儿童往往根据结果来判断行为的好与坏,很少考虑到行为的动机和目的。因而他们大多认为“剪了个大窟窿”的儿童的行为更坏;而年龄大的儿童则一般根据行为的动机和目的来判断,他们大多认为玛格利特的行为更坏,因为他“趁妈妈不在拿剪子玩”。从这些实证性研究中,皮亚杰揭示了儿童道德判断的发展进程。

3、初中生道德发展的关键期或转折期是()。

A、初中一年级上学期

B、初中一年级下学期

C、初中二年级

D、初中三年级

正确答案:C解析:初中二年级是中学时期道德最容易变化的阶段,是中学生道德发展的关键期或转折期。

4、根据皮亚杰的观点,如果儿童己不把准则看成是不可改变的,而把它看作是同伴间共同约定的,这表明他们的品德发展处于()。

A、自我中心阶段

B、权威阶段

C、可逆性阶段

D、公正阶段

正确答案:C解析:P275可逆性阶段(6-7、8岁)这一阶段的儿童已不把准则看成是不可改变的,而把它看作是同伴间共同约定的。儿童一般都形成了这样的观念:如果所有的人都同意的话,规则是可以改变的。儿童已经意识到同伴间的社会关系,且应相互尊重。准则对他们来说已具有一种保证他们相互行动、互惠的可逆特征。同伴间的可逆关系的出现,标志着品德由他律开始进人自律阶段。

5、根据皮亚杰的品德发展阶段理论,儿童在打弹子游戏中总是自己玩自己的,按照自己的想象去执行规则,说明其处于()。

A、可逆性阶段

B、权威阶段

C、自我中心阶段

D、公正阶段

正确答案:C解析:P275自我中心阶段(2-5岁)自我中心阶段是从儿童能够接受外界的准则开始的。这一阶段的儿童在打弹子游戏中总是自己玩自己的,按照自己的想象去执行规则。这是因为儿童还不能把自己同外在环境区分开来,而是把外在环境看作是他自身的延伸,规则对他来说,还不具有约束力。

6、品德不良的青少年,其转化过程大体要经历醒悟阶段、转变阶段和()。

A、认识阶段

B、反复阶段

C、自新阶段

D、对立阶段

正确答案:C解析:P286醒悟——转变——自新三阶段

7、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道德评价能力是逐步发展起来的,其发展的一般顺序不正确的是()。

A、从“他律”到“自律”

B、从“效果”到“动机”

C、从“自己”到“别人”

D、从“片面”到“全面”

正确答案:C

8、在学习活动中,学生为了取得父母的奖励而积极学习,说明其学习动机是由()。

A、远景性条件激发

B、外部条件激发

C、责任性条件激发

D、内部条件激发

正确答案:B解析:A是高尚动机,C是内部动机,D是间接动机,都比较长远,也是远景动机。

根据动机产生的诱因来源不同,学习动机分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

(1)内部学习动机,指的是个体内在需要引起的学习动机。比如:小明非常喜欢英语,不管课上还是课下都刻苦努力学习英语。小明是对学习英语本身产生兴趣,所以这是一种内部动机。

(2)外部学习动机,往往由外部诱因引起,与外部奖励相联系。例如:小红花、奖学金、奖品等等都属于是外部奖励,往往和外部奖励相关的学习动机都属于是外部学习动机,也就是说是为了得到某种奖励而学习。

根据学习动机内容的社会意义,学习动机分为高尚的动机和低级的动机:

(1)高尚的动机,核心是利他主义,学生把当前的学习同国家和社会的利益联系在一起。

(2)低级的动机,核心是利己的、自我中心的,学习的动机只来源于自己眼前的利益。

根据动机行为与目标的远近关系,学习动机可以分为近景性动机和远景性动机:

(1)近景性动机,与近期目标相联系。

(2)远景性动机,与长远目标相联系。

按学习动机与学习活动的关系,可以分为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

(1)直接动机,由学习活动本身直接引起,表现为对所学习的学科内容或学习活动的直接兴趣和爱好。例如:“我喜欢跳舞,不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58****462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不忘初心乘风破浪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03月28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