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名著续书创作的两难性——小说名著的古今续衍现象研究之一.pdfVIP

论名著续书创作的两难性——小说名著的古今续衍现象研究之一.pdf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名著续书创作的两难性 ——小说名著的古今续衍 现象研究之一 高玉海。 小说名著续衍是中国文学史上常见的现象。从明代“四大 奇书”到清代的《红楼梦》,从晚清的《三侠五义》到民国时期的武 侠小说,凡是取得较大社会影响的小说名著几乎都有续作现象, 有的一书多续,有的一续再续。总体上看,续书在思想和艺术方 面都没有达到原著水准,因此很少有人关注续书现象①。值得 注意的是,续书现象不但古代有之,现代乃至当代为名著作续书 的仍大有人在,以《红楼梦》续书为例,20世纪40年代有《红楼 真梦》,80年代又有《红楼梦新补》、《红楼外传》出版,90年代又 有《红楼梦新续》、《秦可卿之死》问世,据笔者所之,今天有人正 在创作《林黛玉新传》。对于研究古代文学史、现当代文学史来 说,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文化现象。本文通过对名著续书创作 主客观因素的探讨,从理论上阐述续书创作的两难性问题,希望 求教于大方之家。 *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 论名著续书创作的两难性 179 一、续书作者的主观因素 文学作品的成功与否,创作主体往往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小说续书创作之所以不如原著,从续作者主观因素来看主要有 以下几点原因: 首先,续作者的创作动机大都过于单一和功利化。这就容 易冲淡原著人物的复杂性、个性化特征,造成续书人物性格的理 想化、单一化。续作者的创作动机只是想对原著发表自己的见 解或主张,尽管他们总体上对原著的评价极高,但续作的原因却 常常是对原著某一方面的不赞同或不满意,试图按照他们对原 著人物或事件的理解去改变原著。他们在对原著评论时,往往 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单一发展原著人物性格某一方面的特征,这 很容易造成续书人物和原著人物性格互不吻合,甚至由于变化 突兀而前后判若两人,使续书人物缺少了个性化特征。例如,陈 忱不满意《水浒传》中梁山好汉在替天行道、杀富济贫过程中总 是把贪官污吏斩尽杀绝的做法,他认为好汉们如此为民除害的 手段过于残忍,于是在《水浒后传》中有意改变这种状况。典型 的情节是第十回的“墨吏赔钱受辱,豪绅敛贿倾家”情节,续作者 让李俊把为富不仁、欺压百姓的贪官和豪绅抓获后,并没有把他 们杀掉,在乐和的主持下令他们偿还了剥夺百姓的财物,然后将 他们放还,并劝其“改过自新”、“作好官、爱惜百姓,上报朝廷”。 在当时社会情况下,续作者这样安排情节显然缺乏生活依据,因 而读来总觉得有些虚假。萧相恺曾对这段情节评论道:“很难相 信丁自燮、吕志球这样贪婪、阴险、狠毒的小人,会在利刃离开脖 子之后去实现自己的许诺,会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陈忱未免太 书生气”②;又如俞万春创作《荡寇志》的单一动机便是为当时朝 180 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研究论集二编 廷镇压起义提供思想意识上的依据,所以他不顾广大读者对梁 山好汉的爱戴,让读者心目中的梁山英雄好汉一个个非死即诛, 直至被斩尽杀绝。俞万春在这种“反水浒”思想的驱使下去接续 《水浒传》,当然不会创作出具有长久艺术生命力的作品。论者 多从“内容愈反动的作品而愈带艺术性,就愈能毒害人民,就愈 应该排斥”的观点出发来批判《荡寇志》,事实上,广大读者对《荡 寇志》的“排斥”并不只是因为其思想的反动性,而是其艺术上的 缺陷性。《荡寇志》局部的成功并不能改变它整体上的先天不 足,那就是它歪曲了长期在读者心目中积淀已久的艺术形象,人 们对那些按照某个人或某些人的主观意图而创作出的人物形象 是不会拍手叫好的。 同样,晚清刮起为名著“翻新”的风气也只在思想领域里有 着一定的参考或研究价值。从艺术水平上讲,“翻新小说”中的 贾宝玉、宋江、诸葛亮、孙悟空等与原著的形象都不可同日而语, 他们最多只是作为续作者某种思想的传声筒而出现的,所以阿 英批评吴趼人的《新石头记》说: 吴趼人之《新石头记》四十回,他的目的“是要写写自家 的怀抱”,这意义似未可厚非。如利用此书的写作,以发表 其政治思想,解释人生问题,介绍各种知识,都不是坏事。 但问题在于要传达这一切,又何必定要利用旧书名、旧人 物呢?③ 阿英这样评价《新石头记》当然有失偏颇,但以此指出吴趼人如 果依靠自己的才力,按照自己的构思去创作一部

文档评论(0)

higu6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