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半导体物理器件期末考试试题(全).pdf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半导体物理器件原理(期末试题大纲) 指导老师:陈建萍 一、简答题(共 6 题,每题 4 分)。 代表试卷已出的题目 1、耗尽区:半导体内部净正电荷与净负电荷区域,因为它不存在任 何可动的电荷,为耗尽区(空间电荷区的另一种称呼)。 2、势垒电容:由于耗尽区内的正负电荷在空间上分离而具有的电容 充放电效应,即反偏 Fpn 结的电容。 3、Pn 结击穿:在特定的反偏电压下,反偏电流迅速增大的现象。 4、欧姆接触:金属半导体接触电阻很低,且在结两边都能形成电流 的接触。 5、饱和电压:栅结耗尽层在漏端刚好夹断时所加的漏源电压。 6、阈值电压:达到阈值反型点所需的栅压。 7、基区宽度调制效应:随 C-E 结电压或 C-B 结电压的变化,中性基 区宽度的变化。 8、截止频率:共发射极电流增益的幅值为 1 时的频率。 9、厄利效应:基带宽度调制的另一种称呼(晶体管有效基区宽度随 集电结偏置电压的变化而变化的一种现象) 10、隧道效应:粒子穿透薄层势垒的量子力学现象。 11、爱因斯坦关系:扩散系数和迁移率的关系: 12、扩散电容:正偏 pn 结内由于少子的存储效应而形成的电容。 13、空间电荷区:冶金结两侧由于 n 区内施主电离和 p 区内受主电离 而形成的带净正电荷与净负电荷的区域。 14、单边突变结:冶金结的一侧的掺杂浓度远大于另一侧的掺杂浓度 的 pn 结。 15、界面态:氧化层 --半导体界面处禁带宽度中允许的电子能态。 16、平带电压: 平带条件发生时所加的栅压, 此时在氧化层下面的半 导体中没有空间电荷区。 17、阈值反型点:反型电荷密度等于掺杂浓度时的情形。 18、表面散射:当载流子在源极和源漏极漂移时,氧化层 -- 半导体界 面处载流子的电场吸引作用和库伦排斥作用。 19、雪崩击穿: 由雪崩倍增效应引起的反向电流的急剧增大, 称为雪 崩击穿。 20、内建电场: n 区和 p 区的净正电荷和负电荷在冶金结附近感生出 的电场叫内建电场, 方向由正电荷区指向负电荷区, 就是由 n 区指向 p 区。 21、齐纳击穿:在重掺杂 pn 结内,反偏条件下结两侧的导带与价带 离得非常近, 以至于电子可以由 p 区的价带直接隧穿到 n 区的导带的 现象。 22、大注入效应:大注入下,晶体管内产生三种物理现象,既三个效 应,分别称为:( 1)基区电导调制效应;( 2 )有效基区扩展效应; (3)发射结电流集边效应。它们都将造成晶体管电流放大系数的下降。 这里将它们统称为大注入效应。 23、电流集边效应: 在大电流下, 基极的串联电阻上产生一个大的压 降,使得发射极由边缘到中心的电场减小, 从而电流密度从中心到边 缘逐步增大, 出现了发射极电流在靠近基区的边缘逐渐增大, 此现象 称为发射极电流集边效应,或基区电阻自偏压效应。 24、基区运输因子: 共基极电流增益中的一个系数, 体现了中性基区 中载流子的复合(后面问答题出现了) 25、表面电场效应: 半导体中的电导被垂直于半导体表面电场调制的 现象。 26、肖特基势垒场效应: 当半导体加正向偏压时, 半导体—金属势垒 高度增大,无电荷流动,形成反偏;在金属上加正向偏压时,半导— 金属势垒高度减小,电子从半导体流向金属,形成正偏。 27、发射效率:有效注入电流占发射极总电流的比例。 (后面的问答 题出现了) 28、反型层:绝缘层和衬底界面上出现与衬底中多数载流子极

文档评论(0)

lh2468lh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