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普法”的困境与突围.docx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传媒普法”的困境与突围 摘要近年来,随着大众传播业的飞速发展,传媒越来越多地影响着现实生活。那么,在六五普法中如何更好地发挥传媒的作用呢?本文认为研讨如何在六五普法中发挥传媒的作用,首先要对目前传媒普法中存在的一些困局有所了解,在了解的基础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从而在五五普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充分发挥“传媒普法”在六五普法中的作用。 关键词大众传媒 六五普法 传媒普法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XX)06-178-02 一、“传媒普法”中的现实困境 五个五年普法可谓硕果累累。过去的30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迅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与之同步,法制建设和普法宣传工作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据《云南日报》报道,仅20XX年到20XX年的三年间,我省各地先后成立普法讲师团1800余个,举办法制宣传教育培训班达10万余期(次)。有4000多万群众通过新闻媒体、墙报、板报等宣传载体,了解到许多法律法规的具体内容和典型案例。 《云南法制报》是在“一五普法”期间诞生的、以法治宣传为己任的法制类专业报刊。28年来,一直在不断探寻开展法制宣传的方法和路径,取得了许多成功的经验。但是近年来,在法制宣传中越来越感到步履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传媒普法”仅仅立足于“宣传”,已经不能满足公众的需求 近年来,为不断提升普法宣传效果,《云南法制报》在栏目设计上不断进行调整,先后开办过“法律常识”、“法律法规”、“读者信箱”、“法律咨询”、“法官说法”、“法律服务”、“以案说法”、“以案释法”、“律师说法”、“拍案”、“新规速递”、“法眼观察”、“法眼看新闻”、“法律服务热线”等一系列有针对性、可读性的法律宣传栏目。应该说,这些不同时期推出的栏目,开办之初都非常受欢迎。十多年前,有些栏目的内容往往是基层组织用以向群众宣讲法律知识的主要素材,有的案例和观点或成为一些基层法院讨论的内容、或成为基层政法部门办案的有力参考。同时,这些普法栏目也如春雨润物般地,将法律知识、法治的理念在广大群众中进行了普及。 但是,随着现代传媒的迅速发展,特别是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我们越来越感到这些栏目的“读者关注度”在不断下降。笔者认为,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不断加强,许多一般性的法律法规已经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种“常识”,例如哪些行为是犯罪、面对侵权行为应当如何处置、发生纠纷如何处理等;二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当生活中遇到的一些法律问题总可以通过“上网”轻松获得;三是随着我国法律服务体系的不断健全,各级基础法律服务组织的覆盖面不断提高,律师事务所、警务室、人民调解组织等,都能在第一时间为当事人提供针对性更强、更直接的法律服务;四是目前各种法律法规众多,有些法律法规只是针对特定群体的,如今年4月1日起实施的《新财险条款保费管理办法》,主要是规范保险行为的,行业性强,因此大多数公众的关注度也就不高。 因此仅仅立足在“宣传”上的普法已经越走越难,很难引起公众的广泛关注,从而较不容易达到深度和广泛的宣传效果。 (二)“传媒普法”的方法较少,针对性不强 近年来,包括《云南法制报》在内的许多报刊都在积极探索新的普法宣传的最佳方法,但是随着现代传媒业的快速发展,报刊如果仅仅立足于“普法宣传”是很难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足的。即使是通过大量的“以案说法”来进行普法,公众在接受信息时,更多地关注的也是“案”而不是“法”。 在与读者的交流中,我们不难发现,对传媒刊登的一一些专业性比较强的法律内容,许多读者直接持否定态度。而一旦栏目不受读者欢迎,其生存就很困难。 我们也注意到,过去受读者喜爱的“法律咨询类”栏目,读者的主动咨询率也呈总体下降之势。 因此,如何在六五普法中用更好的方法来进行普法宣传,也是“传媒普法”面临的一大困境。 (三)宣传效果不理想 通过二十多年的普法宣传,“法治”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依法治国、依法治省、依法办事,在法律的框架下生活,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这是普法宣传最有力的成绩佐证。但是,由于部分群众文化水平不高,普法宣传中也产生了一些不好的“负产品”,最典型的是“诉诸法律”成为许多群众面对纷争时最先想到和最先使用的解决办法,以致出现了很小的纷争都要诉至法院的现象。如近来不时见诸报端的“争口气”、“争个理”、“一元钱官司”等,这些诉讼既浪费了有限的司法资源,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同时,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传媒普法”的不足——注重对法律解决纠纷的宣传,而忽略了对法律的社会属性和法理的宣传。 另外,随着现代传媒影响力的不断提高,有些当事人甚至“借”“传媒普法

文档评论(0)

s6485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20215050000015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