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_登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精选5).doc

高中语文_登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精选5).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登高》教学设计 一、导入 游戏“飞花令”,主题字是“秋”。 秋,是中国诗歌中一个永恒的话题。在这些诗人的笔下,有的秋是萧瑟凄凉的,有的秋是徇烂多彩的可见,不同的诗人面对同样的秋天却有不同的情感体验。那么伟大诗人杜甫笔下的深秋又是怎样的呢?今天,就让我们怀着仰慕的心情一起去走进杜甫的《登高》,去领略他的才情,去触摸他的灵魂深处。 二、出示学习目标 1.赏析意象,把握感情; 2.美读诗歌,熟读成诵。 三、诗人生平和背景介绍 我们常说要“知人论世”,因此在感受杜甫的诗歌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一下杜甫的生平和本诗的写作背景。 杜甫是唐王朝由兴到衰的见证者:(多媒体呈现) 35岁以前读书壮游,曾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壮志。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志向 35—44岁长安求职,曾有“朝叩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羹与冷炙,处处潜悲辛”的10年忍辱和辛酸的经历。44岁才被任命为河西尉,但一个月后爆发安史之乱。 44—48岁流亡,被叛军俘虏受尽侮辱,逃出后破衣麻鞋见天子,不久因直言进谏营救房琯被贬。期间遭受举家吃草度日,幼儿因饿而夭折的大悲痛。 48—58漂泊西南,在成都靠严武帮助建草堂安居,54岁时严武死,他再度飘泊,在夔州住两年,欲回家乡,两年后病死在湘江破船上。 杜甫一生可谓命途多舛,我们今天所学的《登高》也是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的相继辞世后,他寓居夔州时,为了排遣郁闷抱病登台所作。 四、倾情诵读:注意语调、语速;初步把握情感。 赏景: 请从前两联中找出你感触最深的一个或多个意象赏析,并且有感情地诵读。 步骤:意象+特点+情感 点拨:古典诗词中的意象有着特定的内涵,“一切景语皆情语”,抓住意象特点,体悟诗人情感。 *指导诵读:因这些景物含有作者的情,所以我们在朗读时,需要带着情感读这些景物。"风急\"--要读得很凄寒,似乎在牙齿间颤抖着读出这两个字;\"天高\"--调子要很高并带拖腔,冲上去,描绘得很辽远,但内心很孤单渺小;\"猿啸哀\"--要有欲哭的调子;……读\"鸟飞回\"--要想,我杜甫孤独漂泊,远离家乡,我多么想回家呀,我已是晚年了,我还有回到家的那一天吗? 语调、表情、动作都要配合上。\"天高\"--要仰视,清渚、沙白--要俯视,\"鸟飞回\"--要远望,向着家乡看。 站在长江岸边面对汹涌的波涛,目光远望,音调略高。尤其\"滚滚\"二字应该读出磅礴的气势。 悟情: 读后两联,从诗中的 ,我读出了 之悲。 例:万里 远离故乡 小结:本诗借悲秋之景抒发悲秋之情,请大家读一读,“秋”二字在诗中有几层含义? 明确:季节之秋 人生之秋 国事之秋 而诗人又为何如此悲苦? (多媒体展示)杜甫是受儒家思想影响很深的人,忠君爱国、关心民生疾苦是他的思想的核心。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49岁) 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51岁) ?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56岁)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57岁) 战血流依旧,军声动古今。(58岁) 请试着把这种悲苦之情读出来。 七.配乐美读诗歌。 八.仿写句子: 这就是杜甫,达则兼济天下,穷犹心系黎民;于国于民于天下,同悲同喜同愤慨;杜甫精神的伟大之处在于:以饥寒之身而怀济世之心,处穷迫之境而无厌世之想。请同学们用自己的生花妙笔向这位伟大的诗人致敬吧! 你衣衫褴褛,愁容满面,在浊酒、急风、落木之间心系苍生,你感动了我; 你 作业: 1. 反复朗读这首诗,结合自己的领悟,展开想象,把这首诗改写成一篇散文。(要求:想象丰富、合理,内容与诗歌一致,语言顺畅,三百字左右)? 2.搜集相关资料,结合杜甫的诗歌,尝试评价一下杜甫其人其诗。 学情分析 高二的学生之前已经接触过诗人杜甫的作品,对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和关注民生疾苦的深沉的爱国之情已经有所了解;并且本首诗是一首七言律诗,学生也已经掌握了七言律诗的文体常识和基本的鉴赏方法,但是大部分学生还仅仅停留在意向表层,对诗歌意境的把握和诗人内在情思的深入体悟仍然有待提高。所以,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1.赏析意象,把握情感;2.美读诗歌,熟读成诵。 效果分析 第一,诵读贯穿课堂的始终。“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通过初读、指导诵读、美读,教师师范读,引导学生跟读、齐读、自由读等方式,语文课上书声琅琅。学生也在诵读中有所感,有所悟,有所收获。 第二,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提高独立自主能力,初步感受诗歌的魅力;通过合作、探究,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合作精神。 第三,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感受力。比如,在意象分析中,学生们展开了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ehuan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505200300001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