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理作文选择题.docx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9 哲理思辨类作文审题立意训练 1. 对下面材料中划线句子蕴含的哲理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 作家余华与一位餐馆老板聊天,谈到读书时,餐馆老板深有同感:“我常让厨师去品尝其他餐馆美食来提高自己的厨艺,我发现总挑别人菜肴缺点的,没有进步;总夸别人菜肴优点的,倒成了好厨师。” 要成为优秀的厨师,更要学习别人菜肴的优点。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做出评价,应全面公正。 世间万物缺陷难免,多吸收其优点,才有长进。 读书做菜,都要既找别人缺点,也学别人优点。 2. 对下面这段话蕴含的哲理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如果人能把自己的烦恼拿到市场上交易, 任何人在看到别人的烦恼后, 都宁可把自己的烦恼拿回家。 A.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B. 人都会将自己身上的不幸无限放大。 C. 人应该乐观面对自己的烦恼。 D. 人应该同情他人的不幸。 3. 作家马尔克斯在《告别信》中说: “我会用泪水浇灌玫瑰,以此体味花刺的痛苦和花瓣的亲吻。” 对这句话蕴含的哲理的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 ) 幸福和痛苦是把双刃剑,人生是逃避不了的。 人当勇敢地面对困境,直面苦难,迎接挑战。 人当感悟痛苦的磨难,从中品尝幸福的滋味。 不要把幸福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要同情弱小。 4. 对下面这段话蕴含的哲理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没有一个民族可为他们中间出现了这样一个对人类文明发展贡献巨大的人而骄傲起来,因为民族骄傲完全是一种无聊的癖好,在像哥白尼这样一位内心独立的人面前,是难以站得住脚的。 哥白尼的贡献巨大,但没有任何一个民族因此而骄傲起来。 哥白尼内心独立,他不想让某一民族为他所取得的巨大贡献而无聊地骄傲。 哥白尼的巨大贡献是属于全人类的,而不是属于某一个民族。 哥白尼的贡献巨大,不值得所有民族骄傲起来,因为民族骄傲完全是无聊的 5. 对下面这段话蕴含的哲理的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 ) 路是永远有的,即使走到前面无路了,你还可以在那无路处开辟出新路来。而村,并不是都有的。有的人,昏昏然走了一辈子路,到头来还是没找到那柳暗花明处的村。人人都能找到那个村子,悲哀则无 唯有开辟新路,才能于无路处寻觅到精神的家园。 只有迈开双脚,奋力前行,才能走到柳暗花明处。  人生的悲哀,不在于无路可走,而在于无村可依。 柳暗花明处的村,常常隐藏在山重水复的困顿处 6. 对下面这首小诗蕴含的哲理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不顾一切捕捉蝴蝶 蝴蝶飞向了远方 静静地欣赏蝴蝶 蝴蝶落在你的肩上 A. 得也是失,失也是得,有失必定会有得。 B. 机遇产生于静静等待中,可遇不可求。 C. 要力戒贪婪,与其占有美,不如欣赏美。 D. 尊重对手,化敌为友,共建和谐的社会。 “小时候,责任是一张暖暖的小床,我在里头,父母在外头;长大后,责任是块黑板,我在下头,老师在上头;后来呀,责任是一张暖暖的小床,我在外头,女儿在里头。”这首小诗蕴含的 哲理是() 不同的人,承担的责任完全不同 一个人只有长大成人后才需要承担责任。 每个人在同一时间段内,都只有一种社会角色。 人的一生扮演着许多不同角色,也会承担许多不同责任 8. 对下面这段话蕴含的哲理的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 ( ) 平庸的人有一条命:性命。优秀的人有两条命:性命和生命。卓越的人有三条命:性命、生命和使命,它们分别代表了生存、生活和责任。 平庸的人就是贪生怕死、明哲保身的人,活着如同死人。 有所敬畏,勇于担当,才能脱离平庸,走向优秀和卓越。 人人都有“性命”,人生而平等,没有尊卑贵贱的区别。 “性命”是人生的基础,没有性命也就没有优秀和卓越。 9. 对下面材料蕴含的哲理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 人可以用肉眼看见木头的纹理,但从另一方面看过去,桌子却是光滑的。如果通过显微镜,就会看到粗糙不平的丘陵深谷,以及肉眼所不能看见的各式各样的差异。用一架倍数更高的显微镜看,就会又有所改变了。 A. 我们直接看到的只不过是一种现象。 B. 凭借不同的观察方式会看到不同的现 象。 C. 事物真正的形状不只是肉眼看到的那样。 D.我们没有办法看清事物的真正形状。 10. 对下面这段话蕴含的哲理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 你从哪里来,你是谁,你到哪里去个人,只有打通了时间,找到了自己与历史、个体与族群的联 系,他的生命方可定位,方有“来 去脉”和坐 系,他 自己的生命角色才有完整的感受,才能“立身”并持有生命的身份 。 一个人需要找到自己与民族的文化 以及国家 史的 系。 一个人 明白自身与自己的家族 系和故 史的 系。 一个人 在精神、文化、情 和 物 上,做一个有“祖”的人。 一个没有“身世感”的人无法在世上立足与生存。 11. 下面材料中划 句子 含的哲理的理解,最准确的一 是 ( ) 清代 家李 在《 情偶寄》中 到 本 作

文档评论(0)

183****004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