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成本收益角度看劳动力的城乡流动及其问题-2019年文档.docx

从成本收益角度看劳动力的城乡流动及其问题-2019年文档.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从成本收益角度看劳动力的城乡流动及其问题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所起作用的不断 加大,我国的劳动力市场也日益开放, 供求关系作用下的各种形 式的劳动力流动也日趋扩大和频繁。 现阶段,我国劳动力流动的 主要特征表现为:从低生产率、低收入的部门或区域向高生产率、 高收入的部门或区域流动。具体体现在:省际间,劳动力由中西 部地区向东部地区的流动; 产业间,由农业向工业及第三产业的 流动;区域间,由农村向城市的流动。其中,劳动力由农村向城 市的流动无疑是最为突出且最引人注目的。 普遍的观点认为,劳动力由农村向城市的流动可以归根于开 放的劳动力市场及其内部的供求关系变化, 以及工业化的大规模 发展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量存在。 然而这是对劳动力城乡流动 的宏观意义上的解释。而从农民工 流向城市的农村劳动 我们将力——自身的角度看,这种流动为什么会发生呢?下面, 从成本收益的角度分析这一问题。 我们将 理性人是经济学的基本假设,个人在作出行为选择时,都会 在自己所面临的资源约束下选择最优的行为, 以使自己的效用最 大化。虽然这一假设是很难成立的, 特别是对于专业知识及经济 概念相对贫乏的农民工来说,很少有人会在作出行为选择时保持 绝对的理性。然而,通过衡量得失来选择行为,是无可厚非且普 遍存在的,这就是所谓的成本收益分析。 农民工进城务工的成本收益可以从两个方面衡量, 及经济方 面和社会心理方面。我们将分别从这两个角度加以讨论和分析。 第一,经济方面: 收益:城市可以提供更多的工作机会及更高的收入, 使其经 济上的条件得以改善,这无疑是农民进城务工的主要动因。 随着 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不断发展, 农业用地锐减,而农业生产力水平 却没有出现相应的大幅提高。 较少的土地已不能维持较多的农村 人口的生存,农村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与此同时,积极的城镇 化及工业化建设急需大量的廉价劳动力。 城市中劳动力供给的巨 大缺口吸引农村中的大量剩余劳动力纷纷涌入。 虽然,农民工的 工资水平相较同等工作的城市人口来说仍很低, 但相对低效的农 业生产带来的微薄收入来讲,进城务工无疑是更优的行为选择。 成本:首先,农民工的权力常受到用工单位的侵害,同工不 同酬、加班少给或不给加班费、拖欠甚至拒付工资等,都使得其 所获经济收益寥寥无几;其次,城市高昂的生活成本使以进城的 农民们举步维艰,更使未进城的公民们望而生畏。 城市高昂的物 价与农民工较低的收入形成明显的对比, 特别是房价和子女的教 育费用更使其不堪重负;再次,不可避免的交通费用、农村劳动 力外出就业需要办的各种证明、及向城市交纳的各种名义的费 用,林林总总,都使农民工收入远低于其预期水平。 然而,从大量农民工不断向城市涌入的事实来看, 在经济方 面,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的收益无疑是大于成本的。 这主要取 决于农业和工业、第三产业的比较效益、发展阶段和发展力度的 对比。 第二,社会心理方面: 收益:到城市务工,获得更高的收入、改善现有的生活、保 障将来的生活,会带来较大的心理满足感和安全感, 及重返农村 生活后的声望和地位的提升。 成本:首先,由于户籍制度的限制,城市的社会保障及社会 福利不能覆盖农民工,农民工为城市创造财富的同时却不能享受 最基本的保障,即使有部分社会保障的覆盖, 也会与城市人口的 保障水平相去甚远;其次,而由不被城市人口接纳,常被视为社 会秩序的破坏者、自然环境的污染者、及城市生活的被排斥者, 都加剧了其心理成本;再次,背井离乡、远离亲人都使其原本不 随人意的城市生活雪上加霜。 可见,农民工进城务工的社会心理成本远远大于其收益, 他 们在获得经济收益的同时不得不承受巨大的心理损失。 从上面成本收益的分析看来,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在经济 方面收益大于成本,而在社会心理方面成本大于收益。 然而在经 济飞速发展、社会急速转型的今天,经济因素在影响经济行为选 择时所占的比重,要远远大于社会心理因素。衡量社会地位、社 会财富的大多数指标都指向经济方面, 经济收入成为一切行为选 择的前提条件。广大农村剩余劳动力为了更好的生存, 不得不承 担巨大的社会心理成本,来换取微薄的经济收益。这对农民工来 担巨大的社会心理成本,来换取微薄的经济收益。 这对农民工来 讲无疑是不公平的, 农村劳动力在向城市流动的过程中存在很多 问题 : 首先,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城市中的流动以水平流动为主。 从 主观方面来讲, 农民工受到自身教育水平的约束, 从事的多为又 脏又累的体力劳动, 不具备职业地位上升的空间。 从客观方面来 讲, 户籍身份的限制及社会关系网的狭窄都使农民工很难像市民 那样进入地位上升的阶梯; 其次,农民工更换职业的频率日益增 加。因为农民工的工作大都是临时性的 , 及其造成的心理的归属 感的缺失 ,

文档评论(0)

wangyueyu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