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诗经》学和欧阳修研究开拓新局面.doc

为《诗经》学和欧阳修研究开拓新局面.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为《诗经》学和欧阳修研究开拓新局面 《欧阳修〈诗本义〉研究新探》,陈战峰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8 年 3 月第一版, 79.00 元 在宋代《诗经 》学史上,欧阳修《诗本义》地位仅次于朱熹 《诗集传》,对宋代及后世 《诗经》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南宋学者楼钥(1137~1213)曾论“欧阳公《本义》之作,始有以开百世之惑”,并认为“其后王文公(王安石 )、苏文定公(苏辙)、伊川程先生(程颐)各著其说,更相发明,愈益昭 著,其实自欧阳氏发之”(参见清代朱尊彝《经义考》卷 104)。《诗经》学发展至宋代,旧说不彰,新意日增,以己意论经者,欧阳修《诗本义》无疑堪为肇端。 由于欧阳修本人以文学 名世、《诗本义》自身体例、《三经新义》与《诗集传》广泛流播等原因,至今《诗本义》研究仍显不够充分和系统。据笔者寓目所及,就近三十余年研究情况看,海内外虽然出现裴普贤 《欧阳修诗本义研究》 、车行健《诗本义析论——以欧阳修与龚橙诗义论述为中心》 两本专著及个别专门论文, 在某种程度上深化了对《诗本义》的研究,但是有分量的研究成果依然寥若晨星。 西北大学陈战峰博士长期从事宋代 《诗经》学研究。早年著有《宋代〈诗经〉学与理学——关于 〈诗经〉学的思想学术史考察》(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2006 年;完稿于 2005 年)及诸篇宋代《诗经》学论文,今又出版了《欧阳修〈诗本 义〉研究新探》这一力作。此外,在梳理宋明版本的基础上整理校笺 《诗本义》。仅就两本专著完稿时间而论,其跨度恰好十年。因此, 《欧阳修〈诗本义〉研究新探》(后称陈著)无疑是“十年磨一剑”的生辉之作,代表该研究领域的新水 平,值得学界重视。通览陈著,启发良多。 一、方法:思想史与学术史、效果史相结合 在现代学术研究体系中,一般而言,思想史与学术史、效果史各具特点,关注问题也往往不同, 但又存在着相互融合的视域。 如著名思想史家张岂之先生所论,“在思想史中含有一定的学术史的内容, 同样在学术史中也含有一定思想史的素材”(张岂之主编《中国近代史学学术史·序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6 年,第 1 页),以融通或参照学术史、效果史作为研究方法和原则,有助 1 / 7 于推进和深化思想史研究。 作为思想史著述, 陈著广泛采用了该研究方法。 一方面,注重学术史与思想史的结合,注重在《诗经》学史中揭示《诗本义》的思想 特色和学术特点;另一方面,注重在《诗本义》阐释史中揭示因不同历史境遇而形成的理解效果和诠释方法。 就前者而言,如作者所论“从汉宋 《诗经》学转变视角中确立评价 《诗本义》的学术价值和思想意义。其价值不仅表现在继承、整理、评判已有汉唐《诗经》 学研究成果上, 而且表现为为新的经解开辟道路, 在解经的本末观念和载道 (道论)基础上,形成了比较成熟的解经方法”( 271 页)。事实上,陈著的揭示是十分充分的, 无论是考察欧阳修经学观念及其同调, “诗本末”观念与王肃、 王通的学术思想因缘;还是考察《诗本义》和三家《诗》的学术渊源等,都无不试 图将思想考察融入学术史的脉络中, 在这种意义上, 陈著是一部有机的“思想学术”著述。 就后者而言,则是在学术史、思想史融会的基础上进行效果史研究。 学术史、思想史面对的是历史层面的叙述和重构, 而效果史则深入揭示思想的内核和特质,这无疑符合伽达默尔所阐发的历史或传统不仅存在于过去, 也是现时实现的效果历史。作者试图通过引入效果历史观强调理解及其主体始终存在于历史进程中,重视《诗本义》在接受视域中的融合及其蕴涵的多维阐释,尝试撰写了“《诗本义》效果史”一章,既有助于揭示两宋及其后《诗本义》接受史状况,又通过接受效果给予《诗本义》更为准确的价值定位。陈著始终将《诗本义》的接受史、效果史置于汉宋学术、今古文之争等学术嬗变的过程中,尤其是阐述《诗本义》“独特的解经观念与载道论, 承接中唐《春秋》新学‘本诸人情’‘横断礼义’的思想,将唐宋新经学思潮和古文复兴运动融为一个整体, 在生机勃勃的动态发展中呈现了《诗经》学合逻辑与合历史的辩证统一”( 270 页)。因此,陈著也是一部“思想效果”著述, 展现了《诗本义》在历史文化长河中发展的精彩画卷。 二、考证:探赜索隐,钩深致远注重考证是陈著另一个鲜明特征。 陈战峰博士长期从事历史学、 文献学等方面研究, 娴熟朴学考证之法。 如果说采取思想史与学术史、 效果史相结合的方法倾向于宏观布局, 那么细致的考证则倾向于微观探察。 概言之,其考证主要围绕两个方面, 即文献方面的探赜索隐和思想方面的钩深致远。 首先,文献方面的探赜索隐。 这也是该书最为突出特征之一, 其详密精审之处俯拾即是。诸如,关于《诗本义》定稿时间考,尽管学界已有嘉祐四年 (己亥,1059)、熙宁三年(庚戌, 1070)等歧说,且沿讹踵谬,

文档评论(0)

182****220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