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任视角的高校教教师隐性知识共享影响因素研究.doc

基于信任视角的高校教教师隐性知识共享影响因素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 PAGE 页 基于信任视角高校教师隐性知识共享影响因素研究   高校教师隐性知识是一种无意识、直觉“默会知识”,主要包括认知、特殊技能、个人专长、教学经验、学术研究心得、直觉、预感、观念等,它是高校教师知识重要组织部分,深刻反映了高校教师在专业方面成熟度。[1]从有关研究成果来看,高校教师隐性知识具有数量多、层次高特点。[2]如果能够将其进行共享,可以进一步激发高校教师知识创新能力,推进高校实现持续知识创新,对于正在或试图实施知识管理高校来说,教师隐性知识共享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高校教师对于隐性知识共享表现得并不积极。为什么高校教师隐性知识共享行为难以出现?隐性知识共享行为影响变量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影响高校教师隐性知识共享行为?本文基于信任剖析视角,以高校教师信任关系为中介变量,剖析高校组织背景下知识共享行为影响因素,以期能为丰富知识管理文献做出贡献。   一、文献回顾与研究假设   (一)高校教师信任关系与隐性知识共享   在高校教师知识共享过程中,知识供给方对接受方信任,可以概念化为情感信任、认知信任与制度信任三个维度,它们分别建立于情感、认知与制度基础上。[3]Hansen(2019)发现,高校教师个人关系越密切,越容易发生隐性知识转移。Nonaka与Takeuchi(1995)认为,在具有密切关系个体之间,人们倾向于采取有益于对方行为。他们对日本企业研究发现,在组织情景下,个人关系发展有利于彼此共享隐性知识。[4]   认知信任对知识供给方共享决策也具有重要影响。谢荷锋则(2019)认为,供给方对接受方认知信任,有助于产生一种说服效应,使供给方相信与对方共享知识,不会带来知识误用风险,对方也不会利用自己共享行为进行投机,从而有助于降低个人进行知识共享戒备心理,减少不必要防御性行为。[5]   制度信任对于促进知识共享,特别是在共享双方彼此并不熟悉情况下,如报告会、交流会以及填写知识库等,具有重要影响(Disterer,2019)。组织制度对于个人知识共享行为认可,不仅有利于提高个人知识共享意愿,而且有利于提高共享者对共享对象认知信任与情感信任。而且相对于情感信任与认知信任,制度信任对于促进企业内知识共享,更具一般性意义。这样,根据以上剖析,我们可以如下假设:   H1:在高校教师知识共享中,供给方情感信任水平越高,对隐性知识共享越积极;   H2:在高校教师知识共享中,供给方认知信任水平越高,对隐性知识共享越积极;   H3:在高校教师知识共享中,供给方制度信任水平越高,对隐性知识共享越积极。   (二)高校教师个人品质与信任关系   在已有研究中,品质被认为是个体是否可信重要影响因素。通过对高校教师关于人际信任研究发现,在受信方个人品质中,“善良”与“正直”通常被认为是影响其可信性关键。Mayer&Davis(2019)认为,受信教师“善良”品质,对于施信教师来说,具有特殊吸引力。[6]在关于信任前因研究中,“正直”品质被认为可以增加受信方可靠性与可信性。McAllister(2019)发现,在高等院校组织环境下,对他人关注与关心,而不是强调自我利益,是发展个人情感信任关键。[7]这种利他主义行为,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个人优良品质,它成为情感信任发展基础。而且,随着双方认知程度加深,还会进一步使共享者认为对方具有较高可靠性与可信性,提高个人对知识共享决策安全性评价。于是,我们可以假设:   H4:在高校教师隐性知识共享中,接受方个人品质对情感信任具有积极影响;   H5:在高校教师隐性知识共享中,接受方个人品质对认知信任具有积极影响。   (三)高校教师个人能力与信任关系   由于较强个人能力可以增加高校教师教学科研等工作可靠性与成功率,因此,许多文献将能力作为影响个人可信性重要标尺。[8]大量文献研究表明,接受方知识吸收能力与保持能力,对于知识转移成功率,具有重要影响。[9]从这个方面来说,接受方能力,会影响供给方对其在知识转移风险控制,以及知识转移效率方面信心。因此,在知识共享中,具有较强能力高校教师,较易获取供给方更高信任。供给方通过观察接受方,加深对接受方能力认知,从而提高对其在知识共享过程中信任程度。因此,本文提出如下研究假设:   H6:在高校教师隐性知识共享中,接受方个人能力与供给方对其认知信任水平正相关。   (四)高校教师关联强度与信任关系   高校教师之间关联强度会影响知识供给方对知识接受方信任状况,进而影响到知识共享决策与行为。Bouty(2000)发现,共享双方熟悉程度影响到知识共享内容与方式,双方越熟悉,共享内容越广泛,越有用,采取方式也越具有利他性。[10]Granovetter(1973)认为,在知识共享过程中,双方信任状况起着重要调节作用,关联强度越高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