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_第1章 全等三角形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初中数学_第1章 全等三角形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复习课) 教学目标: 1、复习全等三角形的概念与性质 2、回顾全等三角形的四种判定方法: “边角边”、“角边角”、“角角边”、“边边边” 3、通过复习,熟练掌握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 4、体验合情推理的过程,发展合情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教学难点:准确找出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和对应角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直接导入复习内容)学生回顾旧知识: 1、全等三角形的定义? 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全等三角形 2、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面积相等。 3、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判定方法1 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边角边”或“SAS”) 请学生用符号语言表达式清楚表达。 由两边夹角判定全等引发提问:两边及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是否全等? 判定方法2 有两角和它们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角边角”或“ASA”) 请学生板书,判定2的符号表达式。 判定方法3有两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角角边”或“AAS”) 判定方法4 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为“边边边”或“SSS” ) (教师引言本章重点复习三角形的全等判定,进入全等证明) (二)典型题型展示 题型一: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已知:在△ABC中, AB=AC,AD平分∠BAC. 求证: △ABD ≌ △ACD. 学生自己分析,自己总结关键点(公共边),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公共边、公共角、对顶角都是隐含的边角相等的条件。 (2)如图, A,E,B,D在同一直线上, AB=DE,AC=DF,AC ∥ DF 求证: ΔABC≌ΔDEF 学生自己写符号表达式,学生自己总结关键条件(由平行得到角相等),教师引导总结:平行化为角相等,间接条件变成直接条件。 (3)如图,已知点B在AE上,∠CAB=∠DAB,要使ΔABC≌ΔABD,可补充的一个条件是 . 小组内讨论,总结从多个角度考虑添加条件。 题型二:证明两个角相等 如图:AB=AC,AD=AE, ∠1=∠2, 那么∠D=∠E吗? 2、如图:AB=AC,BD=CD,若∠B=28° 则∠C=_____?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以前学过的证明角相等的多种方法:求度数,利用平行,利用中间角等。引出新方法:利用全等证明角相等(对应角)。 引导学生对于辅助线的有效利用。 题型三:证明两条线段相等 (1)如图,已知AB=AD,AC=AE,∠1=∠2, 求证:BC=DE (2)已知:AC=AD,BC=BD,P是AB上任意一点, 求证:CP=DP 教师启发学生复习以前学过的证线段相等的办法:度量长度,利用中间线段等。引出新的证线段相等的办法:利用全等证线段相等(对应边)。 (三)开放训练:复杂图形中的简单图形 如图,点C为线段AB延长线上一点⊿AMC,⊿BNC为正三角形,且在线段AB同侧,求证AN=MB 教学生摒弃无关因素,化复杂为简单。 (四)方法总结: 让学生自己总结做题的思路和方法,教师最后总结: 1、“量入图形”思想,即相关量在图形中标出。 2、分析已有条件,欠缺条件, 选择恰当的判定方法。 (五) 学以致用 1、小明不小心将一块三角形模具打碎了,他是否可以只带其中的一块碎片到商店去,就能配一块与原来一样的三角形模具呢?如果可以,带哪块去合适? 同学甲说:应带“ Ⅰ ”去; 同学乙说:应带“ Ⅱ ”去; 同学丙说:应带“ Ⅲ ”去; 同学丁说:应把“ Ⅰ、Ⅱ、Ⅲ ”都带去. 你同意谁的说法呢? 2、“三月三,放风筝”如图是小东同学自己做的风筝,他根据AB=AD,BC=DC,不用度量,就知道∠ABC=∠ADC。请用所学的知识给予说明。 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相联系,引发学生的讨论,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六)课堂练习 小试牛刀 1、如图,已知AD平分∠BAC,要使△ABD≌△ACD, 根据“SAS”需要添加条件 ; 根据“ASA”需要添加条件 ; 根据“AAS”需要添加条件 。 大显身手 2、如右图所示,AC与BD相交于O,若OB=OD, ∠A=∠C,若AB=3cm,求CD的长。 3、如图,AE=CF,∠AFD=∠CEB,DF=BE,△AFD与△ CEB全等吗?为什么? 4、 已知:AC=AD,BC=BD, 求证:CP=DP 学生板书,通过板书,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及时对学生的易错点和易混点给予纠正。 (七)谈收获 学生自己发言,本节课有哪些收获。 教师总结:

文档评论(0)

ehuan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505200300001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