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_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教学课件设计.ppt

高中历史_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教学课件设计.ppt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程名称: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学科:高中历史 年级:高二 版本:部编版选择性必修1 主讲教师: 工作单位: 案件:2016年7月,48岁的王某在家杀了自己24岁的儿子,告诉民警出事前4年来,儿子经常殴打父母。最严重的一次发生在去年腊月,儿子在他身上戳了四刀,小肠都被捅出来了。法官说,4年来,死者只要心情不顺、没钱花了就打父母,之前王某都没还过手;他把母亲打的大脑受伤、父亲住院治疗,但父母都舍不得报警,也没做伤情鉴定。 今日说法 父亲杀死亲生儿子,道德与法律,该如何权衡,假如你是法官,你该怎么判决? 汇报人署名 汇报日期 法安天下,德润人心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选择性必修1 第三单元 第8课 济南德润高级中学 概念解析 法治: 中国古代法治有着“法自君出”的特点,突出君主的无上权威,所以,法家的“法治”是“君权之上”、“国权至上”的法治。 教化: 主要是儒家伦理道德和统治阶级所提倡的社会风尚,以及国家政令的普及。教化通过道德感召与自律等相对软性的方法约束社会和个人。 法律着眼于防范与惩处,教化着眼于教育与引导,二者相辅相成。 1.把握历史时序,了解中国古代法治思想的产生及其演变历程,知道中国古代的法治与德治从相争到融合的发展趋势。 2.借助文字等史料,了解两次礼法之争基本史实,理解儒家和法家的治国思想和治国手段,知道不同时期德治与法治起到的不同作用。 3.了解家训、乡约的发展及其在国家治理上产生的教化作用,分析乡约变化的原因和内容,体会政府在其中产生的作用。 4.探讨中华法系“礼法结合,儒法并用”的特点,为当今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提供借鉴。 学习目标 汇报人署名 汇报日期 1 碰撞 先秦时期——礼法之争 公元前1046年 公元前771年 西周 春秋战国 秦 汉 魏晋 唐 宋元 明清(前期) 公元前221年 公元前207年 公元220年 公元420年 公元618年 公元907年 公元960年 公元1368年 公元1840年 时空定位 公元前1046年 公元前1046年 商 夏 《禹刑》 《汤刑》 敬天保民 “铸刑书” 随意殄灭人命 标志着成文法出现 《九刑》 德法之争 【案例一】 “ 九侯有好女,入之纣。九侯女不喜淫,纣怒,杀之,而醢(古代一种酷刑,将人剁成肉酱)九侯”。 ——《史记·殷本纪》 思考:纣王处罚的依据是什么?有何弊端?应该如何改进? 成文法 最早的成文法—— 春秋时期郑国子产“铸刑书” 九醢侯案 (一)成文法的出现——早期德治与法治之争 材料1:鲁昭公六年,郑国子产“铸刑书”,将刑罚条文铸于鼎上公布了刑书。对这一惊动朝野之举,他的好友叔向看来,无异于末世来临,引起了他的极大不安与愤怒,于是……专门去信激烈反对。 ——魏晓立《先秦时期“议事以制不为刑辟”问题研究》 材料2:叔向反对的理由是刑罚适用于乱世,公布刑书会使老百姓更注重争端,而不顾道德礼仪。 ——统编教材选择性必修1 思考:根据材料,判断子产和叔向分别代表了哪个阶级的利益,这场辩论的实质是什么? (二)成文法的实践——儒家与法家之争 角色扮演 结合儒家、法家的相关观点及时代背景,如果你是儒家或法家代表,你将如何阐述你的治国理念。 背景 儒法 主张 理论来源 结果 儒法之争 王室衰微,大国争霸,礼崩乐坏→百家争鸣 人性善 人性恶 严刑峻法;以法为教,以吏为师;法术势相结合 孔:礼治德政? 孟:仁政,宽刑 德治(礼治) 法治 结果:儒家思想不适合兼并激烈的战国时期,法家思想既能带来富国强兵的现实利益,又满足各国君主专制的愿望。 汇报人署名 汇报日期 2 交融 秦汉至隋唐时期——引礼入法 公元前1046年 公元前771年 西周 《九刑》 春秋战国 德法之争 秦 汉 魏晋 唐 宋元 明清(前期) 公元前221年 公元前207年 公元220年 公元420年 公元618年 公元907年 公元960年 公元1368年 公元1840年 时空定位 公元前1046年 公元前1046年 商 夏 标志着中华法系完备 《禹刑》 《汤刑》 敬天保民 “铸刑书” 随意殄灭人命 标志着成文法出现 律令格式 《九章律》 “春秋决狱” 律令 儒家化 一准乎礼 《唐律疏议》 【案例二】 甲父乙与丙争言相斗,丙以佩刀刺乙,甲即以杖击丙,误伤乙,甲当何论?或曰:殴父也,当枭首。论曰:臣愚以父子至亲也,闻其斗,莫不有怵怅之心,扶杖而救之,非所以欲诟父也。……甲非律所谓殴父,不当坐。 ——程树德《九朝律考》 思考:如何理解这个判决结果?依据是什么? 春秋决狱 春秋决狱:指两汉时代儒家学者在审理案件过程中,抛开国家法律,引用《春秋》等儒家经典作为依据审理案件的司法活动。 子救父,反伤之,怎么办? 秦汉:儒法合流——前提

文档评论(0)

ehuan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505200300001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