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1迎接海鸥1120各数的认识青岛版.docx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1迎接海鸥1120各数的认识青岛版.docx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1迎接海鸥1120各数的认识_青岛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1迎接海鸥1120各数的认识_青岛版 PAGE / NUMPAGES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1迎接海鸥1120各数的认识_青岛版 第五单元 海鸥回来了 11-20 各数的认识 ■ 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 “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 ,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 “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 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 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 “讲师”,还是“教授” “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 教材分析 与当今 “教师 ”一称最接近的 “老师 ”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 “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 ”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 “老师 ” 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 “老师 ”,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 “教师”或“教习 ”。可见,“教师 ”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 “教师 ” 的含义比之 “老师 ”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 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 故又称 “教师 ”为“教员 ”。本单元是在认识了 10 以内数的基础上, 进一步认识 11—20 各数。它是认数的继续和发展, 对引导学生建立初步的数感有重要的意义。 学 第 1页 /共 15页 生掌握好本单元知识也为后面学习 20 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以及多位数的认识打下基础。因此,指导学生加强学具操作,深入理解数的意义,切实掌握好本单元的知识是打基础的工作,非常重要。 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我常采用范读, 让幼儿学习、模仿。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 本单元教材编写的主要特点,一是注重在操作中感知。为了初步建立数的概念,教材强调学生手、脑、口并用,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二是倡导计算方法多样化。在计算教学方面,教材充分尊重学生的多种想法,让学生主动去探索答案。 本单元安排了一个信息窗。 信息窗的情境取自于真实的素材, 是 一幅小学生在给海鸥喂食的场面。通过观察,数“沙滩上有多少只海 鸥”,展开对 11—20 各数的认识。在认识 11-20 各数时,结合摆弄学 具和计数器,先学 11,认识计数单位和数位,掌握基本的内容,再 认识 11-20 各数。借助从画面提出的“现在有多少个小朋友”和“岩 石上现在有多少只海鸥”的问题,引出计算十几加几(不进位) 、十 几减几(不退位)的学习。为了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有些内容有意 识安排在练习中学习和扩展。 如在自主练习中,设计有“按顺序写数”,进一步学习数的顺序; “填 <、>或=”让学生学会比较数的大小; “估一估两堆共有多少块糖”渗透估算,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引导学生全面掌握本单元内容。 第 2页 /共 15页 教材编写特点: 1、 关注学生已有的数学活动经验。 学生在学习 10 以内数的认识与加减法时,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 验,如数物体的个数 ,借助小棒等学具数数、计算加减法等。在日常 生活中,学生会经常接触到 11-20 以内的数数、比较大小、读写、简 单的计算等。在教材编写时,充分地利用这些现实的知识基础。如:在教学认识“ 11”这个数时,直接让学生数出沙滩上有多少只海鸥,这是充分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在认数之后教学“ 12+3=?”时,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数一数或利用小棒或计数器通过摆一摆、 拨 一拨等数学活动,自主完成对算理算法的探究。 2、 注重在直观操作中感知与抽象。 教材在编排 11-20 以内数的认识时,首先让学生借助实物数数,在借 助小棒等学具数数,在数数的过程中感悟数的大小,掌握数的顺序。 接着把 10 根捆成一捆 ,在直观的基础上抽象出 10 个一是 1 个十 , 然后用计数器表示出来, 借助计数器进一步抽象出数的写法。 这个过 程充分体现了有直观到抽象,有利于学生理解数的意义,发展数感, 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另外,在教学加减计算时,也经历了解决红点 问题借助学具明确算理, 解决绿点问题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抽象算法 的从直观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82****787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