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协同教学模式的能动专业课程教的学改革探索.doc

基于协同教学模式的能动专业课程教的学改革探索.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 PAGE 页 基于协同教学模式能动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剖析   一、问题提出   我国能源与动力类专业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经过60多年发展与变革,本专业人才培养口径已极大拓宽。随着可再生能源以及新能源利用方式迅猛发展,专业内涵也愈发深厚。本专业重点研究各种能量形式彼此之间转换以及转换过程中所伴生能、质交换规律等。我校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培养目标为:学习各种能量转换及有效利用理论与技术,接受现代科学与工程基本训练,掌握本专业所需工程热物理基础理论,并应用这些具体理论解决各类热工问题;掌握计算机及控制技术等现代工具,具备从事节能、制冷、动力、环保与新能源开发等领域设备开发、设计、制造与管理所必需工程技术知识。初步具有应用所学知识提出、剖析及解决本专业领域问题能力。从专业培养目标上可以看出,本专业要接受知识与训练,涉及数学、物理、计算机、机械设计、工程热物理等学科,需要跨学科间课程教学,即使在本专业所属学科――工程热物理内部,也需要各课程内协同教学。这就涉及多个学科专业老师以及各门课程老师间教学平台协同。   目前,国内大学中大部分课程教学工作,仍旧是停留在单一学科,不同专业课程是各个学院分头开课。跨学科间课程协同教学难点是“专业人才”培养观念根深蒂固。主流目标依然是专业人才,学科之间知识划分泾渭分明,为了培养专业性人才,各门课程设计中都非常强调各自课程系统性与完整性,缺乏培养综合能力与跨学科研究能力课程。跨学科课程教学涉及多个学科专业教师及教学平台协同,拥有单一学科院系往往难以独立开展。这造成我国大学中跨学科专业课严重缺乏,无法帮助学生建立综合应用多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尽管协同教学模式已经被越来越多我国高等学校所重视[1,2],也有一些院校将其应用于人才培养教学实践过程中,但由于缺乏理论指导、制度保障、团队有效建设等因素,致使协同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应用不足。   国内对协同教学模式研究,还主要集中在对国外文献介绍上,多数都只是对国外协同教学实施情况初步介绍与基本策略引进,缺乏与我国本土化教学相结合实施策略剖析与实践应用,深入理论研究较少[3]。协同教学是协同基本理论运用于教育领域产物。被称为“协同教学之父”夏普林教授将协同教学定义为:在两个及以上教师合作下,担任同一群学生全部教学活动一种教学组织形式。美国学术界将协同教学分为跨学科团队协同教学、多学科团队协同教学、教师合作协同教学、教师分队协同教学、搭档合作式协同教学等不同类型[4]。我国张德锐教授认为,协同教学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教师及教学助理协同计划与合作,对某一领域、主题或某一单元开展教学活动一种教学模式[5]。这更接近于美国学术界所说教师合作协同教学、教师分队协同教学类型。各大学中通识教育课程目标是扩大学生知识面,并不涉及?c专业有关各学科知识点衔接,其教学目标与跨学科课程是截然不同。跨学科课程教学涉及多个学科专业教师及教学平台协同,拥有单一学科院系往往难以独立开展。我们尝试将多学科团队协同教学、教师合作协同教学、教师分队协同教学这三种类型应用于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课程教学中,在保留目前教学体系前提下,最大限度发挥协同教学作用,提高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二、协同教学模式在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教学中应用剖析   在协同机制上,传统“校―院―系”组织体系要求教师服务于自身所在组织,学院、系、专业与学科相对应,学科边界划分明显,学院之间合作较少,跨学院多教师共同授课协同机制、激励机制尚无经验可循。   美国大学跨学科课程教师协同教学实践有四种类型[6],一是以项目形式实现跨学院多学科教师协同教学。二是设立跨学科学院与专业,如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综合科学”(integrated science)堪称跨学科专业设置典范[7]。三是发挥多学科教学主体互动优势。美国杜克大学较为出名跨学科通识课程为FOUCUS项目,通过跨学科研讨学习系列(clusters)培养学生好奇心与求知欲[8]。四是国际化跨学科实践课程。国内浙江工业大学发挥“长三角绿色制药协同创新中心”特色,借鉴美国高校优秀经验,提出跨学科课程协同教学新模式[6]。但以上跨学科课程教学模式,需要设立独立经费预算体系与运营管理部门,或各院系之间协调与配合,或者是国际化合作。就我校目前管理体制,较难以实现。   综合以上剖析,结合我校院系设置特点,以及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教师现状,认为学科团队协同教学、教师合作协同教学、教师分队协同教学模式可以在我校实施。   1.多学科团队协同教学。我校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设置特色是船、机、电一体化,也就是船舶与海洋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机械设计、船舶电气及其自动化等学科都设置在一个学院。这样,可以在学院内部组织多学科团队协同教学,就不存在各院系之间协调与配合问题。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4****914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