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19谈创造性思维》市级一等奖教案.doc

2022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19谈创造性思维》市级一等奖教案.doc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9 谈创造性思维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围绕创造性思维所阐述的内容, 归纳、把握作者的观点. 2.理清文章阐述问题的思路, 理解观点和材料之间的联系. 3.联系学习和生活实践, 鼓励学生独立、自由思考, 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智力大挑战, 巧妙切课题 请观察下面的漫画, 说一说漫画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课件出示: 预设:事物的答案不止一个. 师:我们学过的哪两句诗可以描述这个观点? 生: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上下各不同. 师:对, 苏轼的“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上下各不同〞. 大家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 才会出现不同的观点、看法, 才会使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美国实业家罗迦·费·因格笔下的《谈创造性思维》去寻找答案. 【设计意图】直接结合漫画发问, 不仅训练了学生提炼观点的能力, 而且直切作者观点, 为学生梳理理解观点做了有效铺垫, 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寻读, 知观点析结构 1.选读, 比照思维知观点 自读前三段, 比拟我们刚刚讨论的看法与作者的观点是否一致. 预设:一致——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2.自读, 勾连旁批和文中过渡句梳理作者的观点 课件出示: 过渡句: 〔1〕可以说, 寻求第二种答案, 或是解决问题的其他路径和新的方法, 有赖于创造性的思维. 那么, 创造性的思维必须具备哪些条件呢? 〔2〕但这并不是说, 光凭知识就能拥有创造力. 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 在于如何运用知识. 〔3〕不过, 这种创造性的思维是否任何人都具备呢?是否存在富有创造力的人和缺乏创造力的人的区别呢? 〔4〕由此看来, 区分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力, 主要根据之一是, 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 〔5〕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 首先要坚信这一点. 观点: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 3.比照观点, 理清论证结构 请根据上面梳理的过渡句理清文章论证结构. 课件出示: 引论〔第1—3段〕: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提出问题〕 本论〔第4—12段〕:论述探求新事物有赖于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必备的条件及区分一个人是否有创造力的根据. 〔分析问题〕 第一层〔第4—8段〕:论述创造性思维必备的条件. 第二层〔第9—12段〕:论述有无创造性思维的区别. 结论〔第13段〕: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 〔得出结论〕 教师小结:“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是议论文写作的根本结构形式, 即我们常说的“三段论〞结构“引论—本论—结论〞. 我们在初学写议论文时, 可以采取此形式, 使自己的习作结构清晰、观点明确. 【设计意图】自读课文旁批, 是教与学的抓手. 通过旁批梳理出过渡句, 有利于学生理清论证思路, 也有利于理解本文递进式的结构方式. 同时又追问启发学生, 自然会积累多样化的议论文结构方式. 三、跳读, 理解观点与材料的关系 作者为了论述以上观点, 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预设: 〔1〕举例论证:举谷登堡将葡萄压榨机和硬币打制器组合起来创造了印刷机和排版术的事例, 举罗兰·布歇内尔创造了交互式的乒乓球电子游戏的事例, 具体而又确凿地说明了事理. 举贝多芬、爱因斯坦、莎士比亚等名人事例, 论证他们具有创造力的关键是关注极其普通甚至一闪念的想法, 并对其反复推敲. 〔2〕道理论证:引用某心理学专家小组调查研究的结论. 你能列举几个创造性思维正面或反面的事例吗? 预设: 〔1〕正面事例. ①古希腊著名科学家阿基米德在澡盆里沐浴时, 看到自己的身体入水后, 水面上升并缓缓向外溢出的现象, 通过直觉思维, 想到揭穿“金冠之谜〞的方法, 继而深入到问题的实质后发现了著名的浮力定律. ②有一次, 伽利略在大教堂祈祷的时候, 教堂顶上悬挂油灯的链条不断晃动发出的嘀嗒声惊扰了他, 引起了他的思考, 他觉得链条晃动的节奏似乎是有规律的. 他立刻回家反复进行了实验, 最后发现了“钟摆定律〞. 〔2〕反面事例:“东施效颦〞中的东施、“墨守成规〞中的墨子、“郑人买履〞中的郑人. 【设计意图】区分观点与材料的关系, 是议论文学习的核心任务之一. 故采取跳读方式, 让学生辨识观点与材料, 理解两者的逻辑关系. 同时通过举例论证, 深化对创造性思维的理解, 使学生有意识地成为一个有创造力的人. 四、拓读, 生成思维能力 仿照例句, 用“1+1=1〞写一句话. 要求:富有想象力, 表达创造性思维, 并有一定的哲理. 例句:一点牺牲精神+一点主人翁态度=一个国家的希望. 预设: 一生不懈的努力+一生严谨的治学=一点微薄的成就. 一群忘我的人+一种前赴后继的精神=一个民族的腾飞. 一贯的老实+一贯的清廉=一个正直的人. 一点辛勤付出+一生负责任的态

文档评论(0)

138****606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