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_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初中语文_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设计 【课标分析】 课程标准对古诗文阅读教学提出了简要而明确的要求:阅读古诗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优秀诗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为初三上册第五单元的一首歌行体古诗.本单元教学内容是古代诗文,都是历来传诵的名家名篇。本单元教学注重诵读教学,在诵读中体会语感,把握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风格;注重比较阅读,在比较阅读中增强对各篇课文的理解;注重课堂讨论,在讨论中使学生互相启发,纠正偏颇,弥补缺漏。 【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学内容是古代诗文,都是历来传诵的名家名篇。761年秋天,一场大风把杜甫的茅屋茅草给卷走了,穷困的他屋漏偏逢连夜雨,他的一家只好在风雨淋漓中度过了一个难挨的不眠之夜。此情此景,使杜甫感慨万千,于是挥笔写下了这首不朽的诗篇。杜甫吟出了身处漏雨茅屋心系天下寒士的情怀,这首诗最能体现杜甫忧国有民的博大胸怀和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八年级的学生对古代诗词格式、语感和朗读方法有一定的知识与诵读经历。 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会鉴赏诗歌的方法,提高学生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经学过杜甫的《望岳》《春望》《石壕吏》等诗,对诗人和他的作品及风格已有初步的了解。初三学生处于学习和成长的关键阶段,学习这首诗,我遵循诗歌教学的常用方法——朗读,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朗读感知这首诗歌表达的情感,同时,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我采用小组合作和启发式教学,适时点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精神;品味语言时,我做了一些示例和引导。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诗歌,在诵读中理解诗歌内容。 2.揣摩诗歌语言,体会诗人推己及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教学重点与难点】 品味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重点词句的赏析理解。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近几年,中央电视台推出了一系列节目,旨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中国诗词大会》以诗会友,让我们感受诗词之美。下面我们看一段视频。(视频展示)问:视频中选手回答的是谁的诗?谁可以做一下补充?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杜甫,学习他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二、展示目标 三、背景链接 公元760年春天,杜甫求亲告友,在成都浣花溪畔盖起了一座茅屋,暂时结束了辗转飘零的流浪生活,总算有了一个栖身之所。不料到了公元761年八月,一阵秋风掀去了屋顶上的茅草,大雨又接踵而至。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息,诗人感慨万千,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诗篇。 四、朗读诗歌,品读文本。 (一)音读,开启诗门 朗读指导: 1.读准字音 罥juàn 坳ào 顷qǐng 衾qīn 庇bì 见xiàn 2.读准诗歌节奏 八月/秋高/风怒号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 学生自由朗读;标出自己有疑惑的地方. 教师配乐示范朗读。根据老师的范读,解决自己的疑惑. 选2个学生分别朗读,学生点评;学生齐读. (二)意读,探寻意蕴 朗读指导: 1.重音:有表现力的词或短语。 2.语速:热烈、欢快、兴奋、紧张的内容语速快一些;平静、庄重、悲伤、沉重的内容语速慢一些;一般叙述、议论则用中速。 以第一小节为例,指导学生做表格题,意读诗歌。 画面 重音 诗人感情 语速 秋风卷茅 怒号 飞 洒 挂罥 飘转 痛惜 慢一些 师描绘第一小节画面:一个衣衫破旧单薄的干瘦老人,站在屋外,眼巴巴地望着怒吼的秋风把他屋顶上的茅草一层又一层地卷了起来,稀里哗啦洒在江郊各处,诗人内心是多么痛惜,所以朗读时语速要慢一些。 师范读. 二三四小节分别由一、二三、四小队小组交流完成,完成后填写表格内容,教师利用12xue将小组的交流的成果拍照上传。 各小队组长起来交流,并朗读诗歌内容。 小组交流完成后,生配乐朗读此诗,读出体会的情感。 (三)美读,体验情感 朗读指导:倾注自己的感情,探求诗人内心情感变化,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以声传情。 生选取自己最喜欢的一句或几句赏读这首诗,并以“读 这句诗,我读出了 的杜甫”句式美读本诗,体会诗人的情感。 师举例:读”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这句诗,我读出了茅草被卷走再难取回而痛惜的杜甫. 生自由朗读,生展示朗读。 总结:诗人由己及人,由个人悲惨遭遇想到天下的穷苦之人,从而产生甘愿为天下穷苦人牺牲的愿望.诗人的大声疾呼,正是他推己及人,忧国忧民情感的流露.这是何等恢弘的气度,何等博大的胸怀,何等崇高的理想境界。杜甫的这首诗之所以光焰万丈,千古不朽,原因就在于此――推己及人,忧国忧民。让我们再次朗读这首诗,体会诗人推己及人、忧国忧民的情感。 学生齐读第四小节。 五、背诵诗歌 六、课外拓展 闻官军收河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ehuan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505200300001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