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讲第一部分 第八节 审计证据和评价标准.ppt

第57讲第一部分 第八节 审计证据和评价标准.ppt

  1.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级审计师 《审计理论与审计案例分析》 主讲老师: 第一部分 审计理论 第八节 审计证据和评价标准 1、审计证据的含义、类别及质量特征要求 2、审计取证模式的类别及审计取证模式的影响因素 3、选择和确定审计评价标准应考虑的因素,以及常用的审计评价标准来源 (一)审计证据的含义及质量特征要求(2012年考题) 1、审计证据的概念 审计证据是指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获取的用以说明审计事项真相,形成审计结论基础的证明材料。 2、审计证据的类别 ①审计证据按存在形态可分为实物证据、书面证据、言词证据和行为证据 不同形态的证据有不同的特点,需要采用不同的审计方法来取证。实物证据、言词证据、行为证据一般还要采用若干方法将其转化为书面形态,以便最终都能归入审计档案。 ②审计证据按来源可分为亲历证据、外部证据、内部证据和共持证据 亲历证据是指审计人员通过自身感官和行为而取得的证据;外部证据是指由被审计单位以外的机构或人士所编制的证据;内部证据是指由被审计单位内部机构或职员编制和提供的证据;共持证据则是指或形成于被审计单位内部,或形成于外部,但在其流转过程中被双方共同持有的证据。 3、审计证据的质量特征 ①充分性 审计证据的充分性是对审计证据数量的衡量,主要与样本量有关。 ②适当性 审计证据的适当性是对审计质量的衡量。审计证据在支持审计结论方面具有的相关性和可靠性。相关性是指审计证据与审计事项及其具体审计目标之间具有实质性联系。可靠性是指审计证据真实、可信。 审计人员对审计证据的相关性分析时,应当关注下列方面: (1)一种取证方法获取的审计证据可能只与某些具体审计目标相关,而与其他具体审计目标无关; (2)针对一项具体审计目标可以从不同来源获取审计证据或者获取不同形式的审计证据。 审计人员可以从下列方面分析审计证据的可靠性: (1)从被审计单位外部获取的审计证据比从内部获取的审计证据更可靠;(外>内) (2)内部控制健全有效情况下形成的审计证据比内部控制缺失或者无效情况下形成的审计证据更可靠;(健全>缺失) (3)直接获取的审计证据比间接获取的审计证据更可靠;(直接>间接) (4)从被审计单位财务会计资料中直接采集的审计证据比经被审计单位加工处理后提交的审计证据更可靠;(采集>加工) (5)原件形式的审计证据比复制件形式的审计证据更可靠。(原件>复制) 不同来源和不同形式的审计证据存在不一致或者不能相互印证时,审计人员应当追加必要的审计措施,确定审计证据的可靠性。(不一致时应追加) (二)审计取证模式的类别及审计取证模式的影响因素 1、审计取证模式 ①账项基础审计:将反映经济业务的会计账簿作为取证工作的切入点,在规划和实施审计时,审计人员将工作重心直接放在会计账簿上,因此也叫“簿记审计”。常用方法主要有:顺查法和逆查法;详查法和抽查法。具体方法有六类:书面文件检查、实物检查、观察、查询、计算和分析。 ②制度基础审计:是以内部控制制度评审为基础所进行的审计,其程序设置的切入点是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通过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调查、测试和评价,来确定账表余额检查的深度与广度,最终达到检查证账表余额真实性的目的。制度基础审计的基本模式是:计划阶段:调查并初步评价内部控制;期中阶段:测试并最终评价内部控制;期末阶段:依据内部控制评审结果进行账表余额检查;报告阶段:报告全部审计结果并报告内部控制评审结果。其基本模式是:调查内部控制-符合性测试-实质性测试。 ③风险基础审计 2016新:顾名思义,风险基础审计就是以审计风险为基础分配审计资源开展审计的模式。风险基础审计的发展经历了传统风险导向审计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两个阶段。 2016新: 20世纪80年代,由于市场竞争的加剧和企业经营风险的增大,公众要求审计界提高审计质量。审计界为克服制度基础审计时抽样的随意性,进而将审计资源分配到风险较大的领域,传统风险基础审计应运而生。 2016新: 传统风险基础审计使用的风险模型是: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主要是通过对财务报表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的定量评估,从而确定检查风险,进而确定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时间和范围。传统风险基础审计采用自下而上的审计思路,注重对账户和交易层次的风险的评估,也就是说审计人员评估企业和单位发生重大错报风险时考虑问题的范围和视野仍然局限在企业和单位内部,存在“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缺陷。 2016新: 当我们简单地把固有风险评估为高水平时,可接受的检查风险一定是相对降低,意味着实质性程序阶段不可避免

文档评论(0)

清青文案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专注企业方案、单位制度、操作规范、使用流程、培训资源,擅长K12资源整合服务……期待为您的职场带来价值。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